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本文亦發表於台灣立報。
5月是今年申報所得稅的月份。在辛苦了一整年後,努力的納稅人又要撥出一筆血汗錢繳納給政府去從事公共事務。這兩千多萬國人所積聚的稅金不算少,然而目前政府的赤字卻已將近4兆、財政相當吃緊,而國人的生活品質卻相當低落,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問題嚴重。為何政府投入大量金錢於公共事務的結果卻是如此的不堪?
若您沿著海岸線走,您會發現到處是水泥消坡塊,自然的海岸景緻已不多見,然而海岸線的侵蝕卻因消坡塊的重量而雪上加霜;若您沿著河流走,您會發現有許多水泥堤防、河床,有些河川到上游處更可見攔沙壩每三、五步就有一個,然而水土流失卻愈來愈嚴重,地下水的補充更因河床的水泥化而大為減少;若您沿著新中橫走,您會發現在某處經常發生坍方的地段,路旁的坡地已變成了水泥山,而政府為了響應綠化政策,更在水泥山坡上覆上塑膠網,然後在塑膠網上結上塑膠藤蔓當作植披!若您沿著台北人行道走,您會發現原本好好的行道磚被喊缺錢的馬政府更換一新,更可悲的是新的行道磚下新披覆上一層水泥,阻絕了雨水滲入地下的又一管道、而使土壤的蓄水和緩和逕流的功能更為降低,又如何會不缺水?
而聲稱垃圾是資源的環保署官員,無視於目前19座完工營運的垃圾焚化爐處理容量(21,000公噸/日)已超過垃圾清運量(19,886公噸/日),以及垃圾產生量逐年降低的事實,仍樂此不疲地繼續推動興建計劃中剩下的十幾座垃圾焚化爐。一座焚化爐平均花費約三、四十億,有的甚至高達六十億;營運中還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世紀之毒戴奧辛、劇毒重金屬等。國際正在推動二氧化碳排放減量(京都議定書)與戴奧辛減量(斯德哥爾摩公約)的今天,環保署不思檢討有比焚化爐更佳的替代方案(減量、回收、再利用),卻如飛蛾撲火般執著於既定政策而反正道而行,不僅燒了寶貴的資源,更危害了創造國力的基礎:環境資源與人民的健康。
執行這些政策中得利的只是少數,受害的卻是廣大的沉默民眾。若我們人民再不站出來表達對公共事務的失望、監督政府作對的事、進而引導政策走向正軌,則不僅真正的民主制度無法建立、二十幾年來的經濟奇蹟也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