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誰將謀殺諸羅樹蛙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諸羅樹蛙在康熙56年《諸羅縣志》即有記載蟲之屬青約《圖經》:『背青綠色,謂之青蛙』。《海錯疏》:『身青、嘴尖,脊路微黑,腹細而白。』諸羅樹蛙是平原地區唯一的樹蛙,1995年才正式被命名,為臺灣特有種,數量極少所以諸羅樹蛙已被列為IUCN紅皮書之瀕危物種之一。

永康三崁店糖廠,面積約達10公頃已荒廢17年,在這段時間內三崁店糖廠已自然演化成次生林,亦成為諸羅樹蛙最南也最大的種源庫。2007年6月27日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以「鑑地」、「鋤草」為名,用怪手除去永康三崁店糖廠數十棵胸圍直徑超過80公分寬的老樹,這些老樹樹齡均已達七八十年。估計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在一天之內至少殘害了500隻諸羅樹蛙。而根據建商所提供規劃圖面可看出,全區將興建600棟高密度高級住宅,由興總建設與台糖公司合建。

環保與文化資產的民間團體強烈質疑,台糖公司今年以來頻頻在電視上打廣告,積極配合政府政策進行平地造林。可是卻毫不手軟的砍除百年大樹,嚴重扭曲政府政策形象。台糖公司系屬國營事業,任何開發案應先考慮是否符合程序正義與社會公益,並以保護生態及文化資產為最優先的考量。

台糖公司人員表示,不開發的可能性低。民間團體與台糖公司對於這塊土地的使用,存在最根本的價值認知差異。台糖資產管理中心郭月娟表示,「我們國家有管理機制,土地閒置太久就不行,台糖的大策略就是資產活化,閒置資產要活化,不然國家資源就堆在這邊。」台糖公司董事長余政憲表示,「台糖公司是國營事業,會全力配合生態保育,將開發案暫緩下來,希望縣府召開協調會,以公權力劃定諸羅樹蛙保育範圍,保存樹蛙棲息地,但台糖也是私人公司,需照顧股東的權利,所以也要讓台糖公司土地得以開發」。余政憲以四兩撥千金的方法把自己應有的承擔技巧給推掉。(編註:台糖到底是國營還是民營???余董已經公私不分了!)

有些事情現在做了,以後一定會後悔。永康三崁店糖廠是台江內海的文化縮影,不論是地貌變遷的滄海桑田或歷史沿革自荷領以迄當代,皆具有無可替代的文化資產意義。讓永康三崁店糖廠變成永康綠色的都心,讓綠色的精靈不再絕響,讓世代的子子孫孫可前來三崁店找尋諸羅樹蛙。讓永康三崁店搖身一變成為歷史與自然的生態園區,正考驗著標榜愛台灣與綠色執政的民進黨,其視野、良知與執政能力。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急待革新的經濟部門

作者/台灣看守人

近來,全球各地極端天氣的報導令人目不暇給,英國於七月中下旬發生兩百年來罕見大雨,一天降下兩個月雨量,危及了泰晤士河及塞文河的堤防;同一期間,東歐羅馬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連日熱浪已造成18人死亡,匈牙利甚至出現了破記錄的攝氏41.9度高溫。另外,中國湖北於7月底降下冰雹,青海也下起七月雪;還有,這兩三天的南亞水患,造成孟加拉、印度北部、與尼伯爾等地區近3,000萬人被迫搬離家園。這種種氣候事件,顯見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變遷,已是人們感受得到的進行式。

要面對全球暖化,需要各國一起協同努力,否則單靠少數國家積極地投入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是很難發揮作用的。但這不能成為我國「在他國還沒有通通開始做,我們就什麼都不做」的藉口。尤其溫室氣體的減量,涉及能源與資源的節約、涉及清淨能源的使用、涉及水資源的保育、涉及交通與建築政策的改革,更涉及因淘汰不當產業所帶來的其他污染物的一併減量,這種種連帶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利益,是非常龐大的。

然而,近幾年來,我們卻少看到經濟、交通等部門在面對全球暖化時有何作為,反而是在執政當局的買票政策下,推出一個又一個令人不敢置信會於這非常時期提出的重大開發案,如蘇花高、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等。這種弱智的施政,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尤其經濟部,除了任令產業空洞化、投機化外,一直在產業轉型上無所作為,簡而言之是失職。

翻開經濟部工業局的工廠管理輔導法,經濟部可「基於工業均衡發展、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及公共利益維護,或因應國際公約、協定等政策需要,採行下列措施:一、於許可工廠設立或核准登記時附加負擔;二、擇定產品或地區,公告停止受理工廠之新設或既有工廠之擴充;三、擇定產品或地區,公告強制既有工廠之減量生產或停止生產。」然而,我們沒有看過經濟部運用過這個職權,淘汰不當的產業。

於是,在台塑的六輕工程中,經濟部依然讓其大幅擴充了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的PVC廠以及連帶的可塑劑廠與安定劑廠,且在石油資源短缺而國內石化市場也已飽和下,繼續讓台塑六輕工程擴充到四期;而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的推動,更沒有顧及水資源的不足與因應京都議定書的問題。而為了供應這些產業的水電,一個個不該再新設的水庫與火力發電廠,則仍陸續推出。甚至,考慮讓核電廠死灰復燃。簡言之,經濟部的產業政策,只是財團不顧及公義的奪利政策,完全沒有盡到公部門應從長遠發展適時予以調節管制的責任。

什麼時候,經濟部官員才能從只看經濟成長數字的狹隘經濟人,成長到能看到「資源合理利用、生態環境及公共利益維護」的宏遠經濟人,而以大智大慧為我國民眾及後代子孫謀求與萬物共存共榮的經濟呢?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體驗貓纜,等到秋高氣爽之際吧!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

隨著貓纜的通車,貓纜的新聞就不曾間斷。通車的首日,郝龍斌與馬英九兩位前後任的台北市長在大批媒體的聚光下撘乘上新完成的纜車上,但是也就在鎂光燈的閃爍當中,貓纜毫不留情面的讓兩位市長在半空中停擺了9分鐘,貓纜的「凸槌」傳奇,也就在通車的首日中展開。

網路上流傳著提醒國人搭乘貓纜必須注意的「四不一沒有」,亦即「不能亂動、不能心急、不能怕熱、不能埋怨」,以及「沒有安全保障」。 雖然這是笑話,但是卻也很貼切的描繪出民眾搭乘貓纜的觀感。

纜車在眾多的交通運輸工具中,並不是屬於高科技的運輸系統。其在大眾運輸系統的發展上,應該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與know how。但是,貓空纜車卻在通車後,讓大家跌破眼鏡,三天兩頭就來一次停車當機。更在7月21日炎炎酷夏之際,爆發了通車以來最嚴重之非氣候因素的全面停擺事故。323位乘客在高達38.6度的艷陽之下,禁閉在貓纜的包廂中燒烤2個多小時。這個過程,讓社會大眾深刻的體會到台北市政府粗糙的施政品質。

在這麼高的事故發生頻率下,做為一個研究風險管理專業的我,不得不撰文提醒民眾注意下面幾件事情:

1. 風險是事故發生的後果與發生的頻率所組合而成。貓纜從7月4日通車以來,事故發生的頻率之高,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亦即,在目前的狀況下,台北市政府沒有明確的訂定出改善管理措施做出來前,我們可以將貓纜視為一高風險的運輸交通工具。因此,為了自身的安全著想,建議民眾不必急著去體驗高空纜車的感覺。

2. 7月21日事故發生的結果,衍生出貓纜的設備有多個項目並未有備料的窘態。在相關的官員侃侃而談,利用直徑18公分的傳動軸連夜將其車成16公分的處理作法中,我們才驚覺貓纜管理單位的鬆散,服務水準之低落。如果台北市政府認為貓纜是一項隨時都必須提供正常服務的運輸系統,則備料的補給系統自然應該有一套管理的最適方案,如此才能完成隨時提供正常服務的目標。然則從該次的事故中,卻讓我們深刻了解到台北市政府在這方面的需求上並未有效的規劃。換言之,一個後勤補給斷糧的系統,如何能夠全力衝刺作戰?

3. 由於近日台灣的氣候酷暑難耐,一但貓纜停擺,則關閉在無空調設備的纜車內勢必無法避免。如果發生中暑、脫水等身體不適的緊急事故時,如何救援搶救是台北市政府必須周全準備的要項。消防設備的雲梯車是否可以到達貓纜全線的任何一角落,相關的輸送路線等措施的規劃等,應該請台北市政府說明清楚。

在上述作為沒有獲得明確的答案前,如果真的還是忍不住很想嘗試搭纜車,建議民眾至少也等到悶暑過後,秋高氣爽之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