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30日 星期一

全球黯化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今年初英國BBC電台的「地平線」(Horizon)節目曾製作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報導,大意是說燃煤發電等燃燒製程,除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外,也排放了許多污染微粒。這些微粒跑到大氣中後,不但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更會反射太陽光,同時也會改變雲的光學性質,讓雲變成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反射更多的太陽光回外太空。因此科學家在比對1950年代與1990年代的氣象資料後發現,這四十年間全球各地的太陽光入射量,竟然減少了9%-30%不等,令人震驚;此種現象因此被稱為全球黯化(Global Dimming)。

理論上全球黯化會讓地球變得更冷,但是其冷卻效應卻被溫室效應抵銷,而使得地表年均溫仍呈持續上升的現象,因此之前許多科學家並未注意到全球黯化。然而,在911事件發生後三天,美國各地飛機全部停飛,一位美國科學家在比對了911前後全美各地的氣象資料後發現,911後三天的日夜溫差,竟比911前的日夜溫差高了1℃,為「過去30年來最大的溫度震盪」。

僅僅少了飛機的污染排放,就讓日夜溫差有這麼大的變化,這表示全球黯化的冷卻效應是很強的,換言之,溫室效應的實際威力遠比科學家所想像的還要強大。而且,在污染防治技術的進步下,污染微粒的排放只會愈來愈少,但溫室氣體卻仍持續增加,因此,如果我們對溫室氣體減量繼續無動於衷的話,到2100年,全球氣溫很可能會增加10℃以上,屆時儲存在海底冰晶中的甲烷(即甲烷水合物),將大量釋出,而地球的溫度也將就此失控。

這對人類生存是個非常重大的威脅,更是每個國家應列為最首要的國家安全課題。然而,儘管這警訊伴隨著京都議定書生效而來,但我國經濟部對此卻置若罔聞,依然於年初核准了台塑大煉鋼廠與中油八輕等高耗能投資案;最近,更有消息指出,經濟部全國能源會議指導委員會所擬的策略規劃,於現階段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考慮強制減量管制,也不考慮課徵碳稅,新設廠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暫不設限,並建議在2030年,只採取「減緩成長」的策略,2030年後,再實施強制減量要求。這種觀望猶疑、能不做就不做、頂多「大家一起沉船」的態度,實在令人髮指。

相對於經濟部只知盯著經濟成長率的短視心態而言,產業界與許多民眾不也是只知盯著股價看板,卻不知危機早已四伏?是該全民覺醒,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方向的時候了。奉勸產業界早日調整體質,不要一受到管制,就跑到中國,須知中國的急遽興起,將使末日提早來臨。

2005年5月23日 星期一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在環保署所發行的本期《環保政策月刊》中,專題報導了環保署打算提倡油電混合車來因應京都議定書的計畫。環保署認為,藉由提高汽機車的燃油效率,以及清潔交通工具的普及,可有效減少運輸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而油電混合車,由於技術已成熟,而成為環保署短期之內打算積極推廣的主要清潔交通工具。

根據環保署的報告,油電混合車一公升的汽油可跑35公里,而一般汽車一公升的汽油只能跑12-15公里,油電混合車的燃油效率顯然較高;若能普及,確實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也由於價格較昂貴,一輛約130萬元,因此如何普及,成為環保署這個計畫的重點。

在參考國外政策後,環保署打算從貨物稅減半、關稅降低,先降低油電混合車約10%的售價,然後再以每輛3-5萬元來補助購車者(屈指算算每輛補助後也還要百餘萬元)。如此,根據國外的銷售情形,環保署設定五年後的油電混合車數量將可達13,100輛,也就是在2010年時,油電混合車將可降低0.11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相當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的0.2-0.3%),每噸二氧化碳減量成本約為台幣4,420元(根據日學者的研究,以此減量成本,在日本已可減少約9%的溫室氣體排放)。

看到這個五年約需投入5億的計畫,卻只能達到這樣杯水車薪的成果,令人心裡不禁涼了個半截,憂心未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這種沒有整體思考的政策下,恐將持續急遽增加;更何況環保署的二氧化碳減量估算,可能有問題。

根據統計,2003年時自用小客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13.64百萬噸,自用小客車的登記數量約為5百萬輛左右,相當於每輛小客車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2.78噸;以油電混合車的燃油效率而言,則每輛每年可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1.57噸左右,而環保署卻以平均每年每輛可減少8.6噸二氧化碳來計算,明顯高估;除非環保署所推廣的對象是每年可跑10萬公里不為過的計程車司機,否則對一般人而言,則此項方案的二氧化碳減量成本將高達每噸2.4萬元。

以這麼沒有成本效益的方案而言,環保署所投入的資金,將難以看到成果,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小小的台灣,有那麼多人需要開車?是不是交通部的政策出了問題,讓很多人沒車不方便,並讓車價太便宜?近來又傳出交通部預估十年後北宜高速公路將面臨飽和,因此打算斥資300億,打兩條比雪山隧道更長的隧道;顯然一點也沒有思考如何減少私車的使用。是該要求交通部提出政策環評的時候了,這才是環保署應扮演的角色,以政策環評的過程矯正交通 運輸政策,就可自然地孕育出有利於油電混合車的使用環境。而油電混合車的推廣工作,就留給業者自行努力吧!

2005年5月11日 星期三

一般就是無害?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我國目前將事業廢棄物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有害事業廢棄物,另一類是一般事業廢棄物,即有害事業廢棄物以外之事業廢棄物。然而一般事業廢棄物不見得就是無害,只是其有害程度尚未達到「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而已。因此,對於一般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或再利用,仍要審慎小心,不是「一般」就可以隨意處置,胡作非為。

然觀諸經濟部公告之「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種類及管理方式」中,許多種污泥均可再利用於土壤改良或有機質肥料,包括石材污泥、製糖濾泥、食品加工污泥、釀酒污泥、漿紙污泥、紡織殘料污泥。這其中有些污泥是真的無害,但漿紙污泥與紡織污泥,雖也是一般事業廢棄物,卻可能含有戴奧辛(漿紙污泥)與重金屬(紡織污泥)等有害物質,儘管經濟部有要求再利用前要經當地農業主管機關同意,但基於預警原則,將這兩類可能含有有害物質疑慮的污泥再利用於土壤改良或有機質肥料,並不妥當。

91年於台南縣發生一件農地污染事件,事件緣由即某廢棄物處理廠商將所收受之紡織業、造紙業、與食品加工業之污泥,乾燥後以「土壤改良劑」的名義售給農人所致。在事件被舉發後,廠商不服台南縣政府之處分,而上訴行政法院,並出示一封環保署於89年回覆其洽詢的函文。由此函文中,我們發現,該廠商將所收受的污泥以「無害性有機污泥」及「無害性無機污泥」稱之。而環保署竟也不察,到底這些有機污泥與無機污泥的來源為何,到底有沒有害,而逕予回覆:對已有廢棄物處理機構操作許可者,若欲將「無害性有機污泥」及「無害性無機污泥」製成土壤改良劑,毋需另提再利用計畫申請。

如果連專業的環保署對如此含混不清的「無害性污泥」都不去分辨其來源與成份的話,那沒有專業背景的司法官,就更不用提了。他們竟然認為這些污泥,在經過乾燥後,就是產品「土壤改良劑」,而非廢棄物,因此販售使用於農地,不用經當地農業主管機關的同意。

由此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部的再利用規範太過寬鬆,對於如土壤改良等會讓廢棄物與環境媒介直接接觸的再利用用途,應該更加審慎才是。而環保署對廢棄物的分類與判定準則,應該更加明確,抽查檢驗,應該更加頻繁;否則以營利為目的的廠商,將趁此混水摸魚,把「有害」謊報為「一般」,然後再將一般事業廢棄物,逕以視為廢清法並沒有定義的「無害」廢棄物來處理。根據環保署的申報統計,被歸類為D類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排名前五名的竟有四類是屬於沒有明確定義的污泥與灰渣,這難道不是個警訊嗎?

2005年5月2日 星期一

環評 夢魘?投資 回饋?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近來兩則關於中油八輕與台塑大煉鋼廠投資案的新聞映入眼簾,相當刺眼。一則標題為「環評 石化業夢魘」,是以開發單位的立場寫的,另一則標題為「中油台塑擬赴雲林設廠 縣府要求敲定回饋內容」,則是報導縣府對這兩個開發案的心態。

任何的開發案,如果是對環境有影響之虞的,按理均需經過環境影響評估,「以減輕對環境造成不良之影響,藉以達到環境保護之目的。」任何投資開發行為對經濟體固然會帶來利益,然而這利益可能是短暫的,尤其當其以犧牲環境來換取開發利益時。而環境是生存的根本,當生態環境失去其維持人類生存的功能後,再繁榮的經濟體也將毀於一旦。因此環評實是民主社會能夠永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濾網,透過此過濾掉對環境不利的開發案,同時可讓業者不浪擲手上資金,這是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皆有利的程序,為何視之為夢壓呢?若所有業者皆如中油台塑為了追逐短暫利益而規避環評,那才是全民的夢魘!

逐利的業者將環評視為夢魘不稀奇,可悲的是連媒體、政府都跟著起舞。中油與台塑的這兩個開發案,規模龐大,需要耗費相當的能源、水資源,同時將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廢氣與廢水,更需要大量的土地而破壞沿海的寶貴生態環境。然而當廠商拜會政府時,卻只見縣長談的是要求廠商做好回饋,縣議員要求談清楚稅收分配,對於縣內環境是否能夠負荷如此龐大的投資案,卻毫無言及。這些政府首長與民代,已經淪為販土求榮者的幫兇。

業者、媒體、官員、與民代勾結在一起並不稀奇,最可悲的是當民眾為了回饋金或回饋設施而放棄了自己的環境權,也可說是生存權。如果一件開發案對當地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是有利的,就是最好的回饋,何必還要業者給當地民眾回饋金?何必還要業者出錢去設置回饋設施?

當初台塑於麥寮六輕建廠時,為了擴寬道路以利大卡車等進入廠區,而砍伐了多少的防風林,讓多少棲息於此的鳥類就此滅絕?填海造陸時,在強風下揚起多少風砂,讓台西的沿海養殖遭受多少損失?大量的工程人員進駐,為淳樸的鄉間帶來大量的交通運輸,造成了多少交通事故?而當六輕工業區內的工廠一個一個完工運轉時,為天邊製造了多少朵雲?嶄新的設備管線在腐蝕性強的海風吹撫下,又漏出多少毒性物質,讓海風不再只是鹹鹹?

如果民眾無法從一次又一次的開發破壞案學習到教訓,無法為愈來愈稀少的環境資源站出來捍衛,而只為了一點點的回饋金與用不到的回饋設施而放棄自己的立足之地,或者以為不關己事而默然以對,那台灣在還沒被中國併吞之前,國土早已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