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留空間給子孫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前陣子友人攜二幼女邀我一起外出同遊。我們於傍晚時來到了政大校園,那兩個小女孩在見了偌大的操場後,興奮地繞了好幾圈,遲遲不肯回家。雖吾不復童稚已多年,但我可以感受到她們應是平常遊玩的空間過於綁手綁腳,太過束縛所致。看到她們愉悅的笑容,不禁心裡也有點為現在的小孩覺得可悲。

現在的交通政策不當,造成私車過多,車水馬龍的都市空間,使得現代人不僅要撥空溜狗,更要陪小孩出外遊玩,時時得注意小孩的安危;值此同時,我們的自然資源也急遽消失:如河流死亡、海岸被工業區包圍、山坡地過度開發、田園荒廢進而蓋起大樓或者被非法掩埋廢棄物、森林漸漸消失換來沒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高冷蔬菜等經濟作物、地下水位下降、食物受到污染、生態多樣性喪失…。捫心自問,我們所能留給子孫的已經不多,但卻還是有人要得更多!

台塑大煉鋼廠、中油八輕、彰工燃煤火力發電廠,一個個重大污染開發案,意圖進一步摧殘雲林彰化所剩無幾的海岸。煙囪堤防阻隔了人與海的互動,大量的工業廢水廢熱戕害了沿海的資源,這樣的景象可曾令開發者心生一絲絲不安?除此之外,根據環保署統計,一般事業廢棄物的產生量,鋼鐵冶鍊業排名第一(佔34.3%)、電力供應業(主要為燃煤火力發電廠)排名第二、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與石油煉製業分別排名第四與第七(佔4%);有害事業廢棄物產生量,鋼鐵冶鍊業排名第一(佔28.1%)、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排名第十(佔3.1%);在小小的台灣,一年的工業廢棄物產生量,據推估已高達1,500萬公噸,同時非法棄置事件横行猖獗,這已令人相當頭痛,而我們的環境是否還能再承受這三個設計規模分別與中鋼、台塑六輕、台中火力發電廠相當的大型開發案所產生的廢棄物?更遑論其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與所耗用的大量水資源對我們的生存威脅!而大量的廢棄物也代表著我們對地球有限資源的大量耗用,因此這三個開發案不僅將為子孫製造更多難解的習題,更將進一步剝奪了他們未來的可用資源。

近來奇美集團前董事長許文龍在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指出,由於他覺得這塊土地不能再污染,要留空間給子孫,因此沒有像台塑王永慶一樣投資六輕,從石化上游就開始做。暫且不論奇美公司在環境保護上的功過得失,光就他能從環境面而不僅僅是市場面來考量投資與否的這一點,就足以令人動容。或許,這是每個企業領導人與主管產業發展的經濟部,必須學習之處。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環境影響評估與算命

作者:吳焜裕(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隨卡玫基颱風而來的豐沛雨水帶給台灣重創,讓馬先生質疑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因此許多人開始嚴肅的檢討如何改善氣象預報的準確性。氣象預報的本質就是一門根據現有最佳科學資訊與技術預測未來氣象變化的科學,因此擬提升預報的準確性,最重要的將會是投資更多的資源購買更好的設備,做更好的研究與收集更多實際的颱風相關氣象資料,培育與訓練更多的專業人才等。既使如此,因氣象時時刻刻隨時間與空間在改變,人能掌握的資訊不可能完整,預測有誤差仍在所難免。

回過來看在預測投資開發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環境影響評估(簡稱環評),本質上,環評也與氣象預報一樣,也是要根據現有的最好環境數據,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與經過驗證的模式,模擬一投資開發案或是一公共政策未來對其周遭環境的影響的一門科學。

基本上,環境的保護應該是預防重於治療,環評制度是一個好的制度。只是在台灣自環評法公告實施至今,環評報告書有時還不如夜市的算命仙的鐵口直言。看來好像有專業但沒有科學基礎,有時所用的環境資料竟與當地環境不符或是視而不見故意遺漏。多年來,許多環評案所引起的抗爭,都是起因於環境資訊不實,負責環評的相關單位好像也未曾正視這個問題。

另外環評過程所使用的各種數學模式,模擬的結果究竟與實際影響情況相差多大呢?過去多數環評案好像都以模式模擬結果符合管制標準,對週遭環境沒有影響就可以通過。以投資興建工廠的環評報告書中的空氣品質影響模擬為例,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未經嚴謹的科學程序估算,就拿來用空氣擴散模式模擬,有文獻資料報告空氣擴散模式模擬的結果誤差有些情況可以在10到100倍間。但在環評報告書中,對如何取得科學性的數據與環評的準確性好像很少人提出討論過。原本環評為一科學的整合過程,但科學的成份好像被稀釋到很淡薄,漸漸地,民眾與環保團體對環評報告書內容的信心也被稀釋到蕩然無存。

最近環保署好像要制定環評審查旁聽要點,未來可能也要讓受影響地區的民眾或是環保團體推派他們信任的學者專家參與環評的審查。這種擬讓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的作法方向值得肯定,但首先應解決環評所面臨的基本問題:提高環評的科學性,降低環評的誤差。當然環評也與氣象預報一樣都是預測未來尚未發生的事件,評估結果必然帶某一程度的誤差成份。

這種誤差或是所謂的不確定性應該讓民眾充分了解,並讓民眾知道面對這種評估誤差的潛在影響,政府將會建構什麼樣的機制以進行監測,以預防投資開發案可能給其周遭環境或是居民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此,增加民眾的參與才會實質提升民眾對環評的信心,否則民眾的參與將徒勞無功。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哪些環保學官出賣東海岸杉原海灣?

作者:劉烱錫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東分會召集人、台東大學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台東縣政府於97年6月9日緊急發函通知第六屆環評委員有關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會議臨時改期至97年6月15日星期日召開,並不顧台東環保團體提醒上屆環評委員的提問還沒解決而不應表決下,關起門來表決通過第五屆環評委員要求立即停工並罰款的該開發案。這可能是環評審查會在星期日召開並通過的台灣首例,值得我們解讀。

美麗灣渡假村的基地原為台東縣府所屬的杉原海水浴場,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渡假村在93年12月14日的杉原海水浴場BOT合約上,已提醒此一6公頃的開發範圍應由業者做環評的情形下,台東縣政府於94年3月間同意其分割出一塊0.9996公頃,接下來,環保局承辦人員於旅遊局簽稿會核單中,就「徵求民間參與杉原海水浴場投資經營案」是否需辦環境影響評估案一事,會核表示:「本案經書面審查未達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認定標準第31條第1項第13款規定,依法免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亦即以開發面積在山坡地不超過1公頃為由,而稱免環評,讓業者得以申請建築執照而在無環保規劃下大興土木,並超建、超挖,並棄置大量廢棄土於海灘,造成泥流排入珊瑚礁區之事實。

此一切割閃避環評作法,行政院環保署已於96年7月9日指出應先實施環評,並請縣府命其停工,並處以罰鍰。97年1月23日高雄行政法院也已判決應停工。但台東縣政府仍不執行停工令。我們認為環保局相關承辦人員在知法下未盡環保之責,還涉有出賣、圖利之重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東分會於96年8月15日向台東縣環境保護局檢舉美麗灣渡假村公司將大量工程廢土和混凝土塊堆置沙灘,96年8月份聖帕颱風來襲前,台東縣環保局黃明恩局長與業者、李錦慧縣議長及聯合報記者陳嘉信先生至杉原海灘藉詞現勘,事後大篇幅報導懷疑環保團體作假,然事實即為事實,業者雖將表面沙灘整平,但在沙灘下之證據,卻仍然存在,經過聖帕颱風過後,沙灘下之工程廢棄物再次裸露出來。台東縣環保局竟於96年9月11日發函先是說明:「…明確認定剩餘土石方、磚瓦、混凝土塊為有用資源,非屬廢棄物範圍…」,進而表示:「…本局今年分別於5月21日、6月22日、7月13日、8月16日及9月4日等皆派員或會同相關單位至現場稽查,均未發現有廢棄物傾倒於海灘上之情形…」環保局為破壞環境的業者硬拗工程廢棄土為「資源」,有此等環保官員,台東縣的環境資源能不被出賣嗎?

台東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專家學者委員遴選要點」第三點規定:「本府環評專家學者委員之專長,應含自然、生活、社會環境領域,並力求各領域委員之人數均衡」,但通過此一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案的15名第六屆環評委員之中的10名專家學者,除一委員屬東華大學環境政策所外,其餘九名全為「工程」系所之教授。而未通過美麗灣渡假村新建工程並要求縣府立即停工並罰款的第五屆環評委員,不但有工程系所之教授,亦有水土保持系、自然資源所、生命科學所、區域所、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等系所,符合法令要求,本屆委員之組成是否因本案而「量身訂作」,不禁另人起疑。

我們認為這些專家學者不管有無出席6月15日的環評會議,如果沒有就自己的專業極力保護環境,等於是變相協助台東縣政府涉嫌非法通過美麗灣新建工程的環評,我們認為環評專家學者應該比一般人有更高的環境保護責任感,這就請社會輿論來公評吧!

編註:相關承辦人員:技士張宗義、課長林聖雄、局長黃明恩。
第六屆臺東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委員名單

姓名 職稱 服務單位
鄺麗貞 主任委員 台東縣政府縣長
彭德城 副主任委員 台東縣政府 副縣長
黃明恩 委員兼執行秘書 台東縣環境保護局 局長
許士元 委員 台東縣政府 城鄉發展局 局長
廖復山 委員 台東縣政府 農業局 局長
王鴻濬 委員 東華大學 環境政策研究所
林宗曾 委員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土木系
高志明 委員 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銳敏 委員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
黃益助 委員 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系
陳瑞仁 委員 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系
楊磊 委員 中山大學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蔡俊鴻 委員 成功大學 環境工程系
周志儒 委員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
廖秋榮 委員 屏東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