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中國真的是全球第一的後果

作者: 金心(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中國的人口約十三億餘人,占世界人口約五分之一。據說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了,我想,全世界各國「剉在等」吧。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水泥生產國,在2003年生產水泥產量約七億噸餘,2006年增加到12億噸了。水泥的生產是很耗費能源的,且排放多量的二氧化碳,中國的水泥製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據估計占中國排放的9。中國的鋼產量和消耗量居全世界之冠(排第一),其產量約達6億噸,尚且每年出口達約5,000萬噸。中國的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生產量在2003年為550萬噸,2006年為934萬噸,成長為其兩倍。中國的銅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2006年進口了206萬噸,巨大的消費量導致2006年世界銅價飆漲、期貨價格漲逾50%。在環境上的後果,大量能源(煤等)的使用、大量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物的排放,來自中國的汞排放量占全球的一半。另外,煤礦開採引起的污染問題及勞工安全,也是嚴重問題。
 中國生產的電子產品居世界之冠(台商也占了一些吧?但應稱為「中國的台商」、還是「台灣的台商」?恐怕是前者)。2006年對美國出口就達780億美元。2003年製造了約7,000萬台DVD播放機,全球市占率達七成;2005年製造了約300萬台電動機車,全球市占達一半以上;甚至中國每年製造的情趣商品也占全球一半以上(是大家在玩弄中國,還是中國在玩弄世界?)。
 中國的農產品產量也常居世界之冠,大蒜產量占全球的75%;疏菜產量占全球的50%;水果產量占全球的15%;蘋果產量占全球的47%;棉花、奶粉、羊奶產量為世界第一;中國也是世界第一的稻米(2005年一億八千萬噸)、小麥(九千六百萬噸)生產國;中國生產和消耗的菜籽油是世界第一,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養殖的雞占全世界25%;中國養殖的鴨占全世界65%;中國養殖的鵝占全世界87;中國的農業生產每年需使用逾120萬噸農藥;中國消耗了全球35%的肥料(每年約使用4,100萬噸);雖然中國的肥料產量占全球的30%,還得進口約1,200萬噸(2006年)的肥料。以上數字表示中國的農業生產能量,一方表示其內部的需求量,但也包括有的項目尚需進口、及部分出口。大量的禽類養殖,成為禽流感的溫床;農藥與肥料的過度使用及流失,都將對土壤及水資源造成污染。
中國的人口約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可利用土地卻只占全球十分之一,但中國的耕地至少有1,000萬公頃遭污染,占其全國土地的十分之一,包括酸化、(受重金屬污染)毒化、土地侵蝕、沙漠化及轉移用途。持續的沙漠化,於2006年春(四月),漠北及北京發生近五年來最嚴重沙塵暴,影響對日、韓及台灣等。即使說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環保策略,也常是有問題的,如綠化或植樹運動,二十五年來種下了500億棵樹,這些樹逾三分之二是針葉樹,由於單一樹種成林,沒有生物可以住在裏面,無生物多樣性,植物對疾病的抵抗力弱,保水及土壤握持力不佳、土壤侵蝕速度大增,自然林地加速消失等負面後果。
 中國興建大量的發電廠,並以燃煤為主(占九成)。中國電廠的排放,一氧化氮排放量占全球的八成,二氧化硫占四成四,二氧化碳占二成六(約62億公噸,已為世界第一,已稍高過美國),全中國用煤量達20億噸。中國將近一半的石油仰賴進口,年約1億4,500萬噸。急速的都市化、大興土木、巨大巨量的建築工程,也是環境問題根源之一,據估計,建築業消耗的能源,占了總能源消耗的二成七。但若細心檢討,大多數建築根本不必要。
 為增加水力發電,中國建造了約八萬五千座水壩,把大小江河柔腸寸斷。如黃河的三門峽水庫興建完後,自 1972年黃河開始斷流,到1997年斷流222天;黃河每年有約三分之二的日子斷流。2003年長江三峽大壩開始蓄水以後,流量改變,江水中氧含量、氮含量、泥沙、溫度發生改變,水中珍稀生物(如白豚)明顯減少、趨於滅絕。中國各大小河川的水污染嚴重,連帶影響海洋,造成海岸污染。其所輸送的水量、泥沙、水污染物質,也影響到河口的水質及海洋生態。不管是黃河、長江、珠江,河水中所含的大量氮、有機物,導致近海出現紅潮…。
 另由於上游的開發、森林的砍伐,影響河川水源,於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損失巨大。加上沿岸開發區污水不斷排入,影響水質,也恐影響中國的水源供給。2006年5月廣西地區發生大旱,影響廣大地區、人民、及下游水源供應。
 中國所達成的所謂「巨大經濟成長」的成就,其後果的負面環境衝擊代價,為全球性規模,包括影響中國自己,大家拭目以觀、世界各國「剉在等」吧。

經濟成長的夢魘

作者: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以前曾聽人說起,一些黑道兄弟雖然凶狠惡毒,但做壞事情總是在其他地方,對自己家鄉父老是照顧得很。這樣的說法,讓這些在無間道打滾的牛鬼蛇神,多了些許人情味,令人覺得他們還講些人情義理,也就是所謂的「盜亦有道」。對照近來兩位身為地方父母官,卻淨幹些魚肉鄉民的行徑,簡直令人痛心疾首,難言以對。
這兩位地方「父母」官所犯下的惡行,皆是涉及土地徵收,而徵收目的,皆是為了科學園區。首先,是大筆一揮,把二林台糖土地旁的私有農地一併奉送給國科會做為中科四期場址的彰化縣長,他不顧實際土地需求可以不用那麼多,不顧老弱農民的沉痛懇求,與國科會一同強力推動中科四期的環評與區域計畫審查。其次,是最近採強制手段徵收民地的苗栗縣長,他動用了200多名警力與20多部推土機,入侵不願土地被徵收者的農地,不顧已抽穗的飽滿水稻,只要再等一個月就可收成。這樣鴨霸的「高效率」,以往只曾聽說過會發生在一黨專政的中國與一些政府窮兵黷武而治理完全失敗的國家裡。不知何時,號稱民主的我國,竟也開始往這方向走!
在民主國家裡,土地徵收是不輕易為之的手段,若必得為之,則必須基於公益,而我國《土地徵收條例》亦如是規定。然而,科學園區的設置,只是為了少數廠商的利益,豈能視為公益?這些廠商享盡國家稅負優惠,以及環保勞安法令執行寬鬆的「優惠」,讓其得以將環境成本外部化,剝削勞力,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而當其如願擴大市場佔有率後,所賺的錢大部分納入私人口袋,一般小老百姓那有得利?反而是要承受他們所排放的有毒廢水廢氣,而土地不願被徵收的農民更要面對失落未來而暗夜哭泣!
創造工作機會是科學園區勉強對社會帶來的貢獻,但其比例,絕稱不上是公益。若以同樣的投資金額,放在對環境友善的產業,所創造出來的工作機會絕對數倍於此。再者,這個社會必須思考的是,當前經濟雖然不景氣,然而以人類目前的活動強度,所製造出來的產品絕對足夠全人類所需,為何還需要追求經濟的成長,創造工作機會?何況是從事破壞性活動的工作機會?為何一個社會裡有人忙得要跳樓,有人卻因為找不到頭路要燒碳?為何有人閒閒沒事就有大把鈔票入口袋,有人晨昏勞碌卻只夠糊一口飯?顯然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機制出了問題,這個問題一定要矯正過來,否則以創造工作機會之名,行魚肉鄉民之實的惡行,會在這個受企業宰制的全球化世界裡,層出不窮。

胡亂減稅與浮濫徵收

作者:徐世榮(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教授)

眾所皆知,不論是中央或是地方政府,財政問題長期以來皆相當的嚴重。這個會期立法院恣意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國民二黨卻都反向操作,競相加碼的大幅度減稅,如此一來,必定會加劇敗壞國家財政,並將龐大債務留給子孫,我們除了會因此離社會福利國家愈來愈遠、社會兩極分化狀況恐會愈加嚴重之外,這也會促使地方政府濫用土地徵收公權力,剝奪人民在憲法中所保障的權利。
 基於過去戒嚴統治體制的延續,我國的財政分劃仍然是維持著中央集權管制方式,中央政府過去平均掌握了約五成左右的地方財政資源,這使得地方政府往往面臨著財政的困難,必須仰賴中央政府關愛的眼神。地方政府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往往努力另闢財源,擴大自己所能夠掌握的稅收,如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等,如此一來,土地開發(或炒作)就演變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業務之一。
 由於農地並不課稅,因此透過都市計畫的新訂、擴大、或變更等規劃機制,及經由區段徵收或是市地重劃的開發手段,地方政府與財團、建商及地方政治經濟菁英密切合作,變成了土地開發的機器(或是怪獸)。這個嗜土的怪獸不斷地吞噬都市周遭的農地、山坡地及其他非都市土地,並將其轉變成為可以出售的建築商品,藉由誇張及迷惑的廣告行銷,在市場上交易,這雖使得地方政府得以因此來課徵上述重要的地方稅目,但是卻也造成了我們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
 由於地方政府可以經由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來取得抵費地及抵價地,透過它們的讓售,可以獲得大筆資金,因此都特別喜愛採取這兩個手段來進行土地開發。但是,由於地方政府原本就財政困窘,因此這兩個重要開發手段也不斷地在變形,晚近重要城市大規模的進行許多單元的「自辦市地重劃」(如台中市)、或是所謂的「抵價地式的區段徵收」(如苗栗竹南大埔、新竹竹東二重埔等)、「預標售式區段徵收」(如林口A17平價住宅),作的是低成本高獲利的生意,但是苦的是原來的土地及房屋所有權人,因為他們的財產權、生存權及工作權遭受了嚴重的侵奪。
政治人物的胡亂減稅嚴重關係著我們的生活及生態環境,千萬不要以為減稅全然會讓大家獲利,相反地,我們失去的可能會更多。它也將促使地方政府愈是進行土地剝削及不當的開發,近來竹南大埔、後龍灣寶、竹東二重埔、中科相思寮等都是最佳的例子,讓人難過的是,大規模的土地浮濫徵收將迫使許多農民流離失所,無處安身立命。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張曉風現象

作者: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只要是有一顆敏感的心,對環境的變化都會察覺。1962年,美國瑞秋卡森女士寫下寂靜的春天,喚醒世人注意,環境變壞,蟲鳴鳥叫不在,春天變得何其沈靜。此後,引發一連串的環境效應,包括當時的甘迺迪總統成立一個審查小組,研究殺蟲劑問題。
台灣的春天,在都會區裡,也是越來越沈靜了。人工建設,水泥森林都無法吸引動物駐足。土壤污染,無法提供動物的食材,動物不能在都市存活繁衍。居住在都市的人民,心情無法舒展,只好沈迷在電視、電腦、DVD的方盒子裡,尋找那一抹自然。
都市的綠肺,不是一株樹,一排樹,而是一片高高低低,有喬木、有灌木、有草類、有蕨類、還有水生植物。生態提供多樣的動物棲息,所以在自然界的食物鏈裡,互相供給,也互相維持生命。當生態棲地受到破壞,敏感的動物,就會逃離。要成就一個生態系,需要很長的時間;糟蹋生態系,以人類的力量,ㄧ天就夠了!
台北市四面環山,生態系豐富,孕育繽紛生命,也確定台北人的多元價值文化。芝山岩、軍艦岩、五指山系,紛紛備受保護維持,但比起185公頃的202兵工廠,其面積之大,是大安森林公園的七倍,而其淺山生態系卻是大安森林公園所無可比擬的。不幸的是這片美女地,卻被富商和大學究相重,希望能闢建為生技園區。今年五月間,在張曉風女士跪下磕頭,請求保留,成為台北的肺葉,我們看到保護環境不再是環境運動者的責任,現已經擴散到其他社會階層!
從〈地毯的那一端〉開始,我以為張曉風是屬於文學的,看到她洗鍊文字,關懷人間的情感,溫暖冰冷的心。但她現今大動作的為環境發聲,震撼所有人的眼睛,堅定的神情,令人動容。當環境破壞不斷發生,眼見已淹到脖子,市民再不站出來,就會連這一點,也就失去了!
這會是新一波的全民運動嗎?只要是家園附近的生態環境將要遭到破壞,就會有人站出來為環境請命,那麼,台灣的環境就有救。對於不應當的開發,不能無限上綱,予取予求。
其實,環境傷害不斷發生,但沒有像張曉風這樣的「名人」加持,很多地方是搏不到版面,受不到大眾的矚目,所以都是靠小人物的自力救濟,走到哪算到哪。看看堅持到最後的是誰?在環境運動裡,往往看到當事者還在那裡,首長和承辦人已經換過十數個了。所以比「氣」長,好像是環境運動裡的常態,眼見他上台,又見他下台,事情就要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請求。請求到最高階,萬眾所望,就是總統,如果連總統都沒辦法,事情就癱一半了。
張曉風現象,讓我們看到環境保育的一片藍天!

黑心道路:爐碴換土方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市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

台61線位於從將軍鄉馬沙溝至七股鄉十份村的台南大學預定地主線道下方,總長度約15公里。根據台南縣環保局抽驗結果,295.82公里橋墩土堤的爐碴樣本,重金屬鉛的檢測值為8.39PPM,超過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5PPM,其餘地下水、土壤、魚塭水質均符合標準。台南縣環保局長江世民表示,環保局目前正在確認爐碴的來源,以查明施工期間營造廠所購置種類及數量,是否符合當時相關法令規定。
台南縣環保局長江世民兩次記者會似乎有意無意的引導媒體要忽略,台61線為何土方會被換成爐碴的嚴重問題?更何況公路總局已承認,民國九十年起施工的時候,廠商並沒有申請要以廢爐碴來回填路基。既然廠商為沒申請再利用,但整個工程幾乎全是使用爐碴,已明顯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前年環保署調查爐碴鴨等七個污染場址,其調查報告指出因部份場址,並無申請再利用證明,所以七個場址皆違反廢清法。這難道是一國兩治嗎?既然申請是土方,為何台南縣環保局並未以土污法去做總量分析以釐清是否是土壤,而是以廢清法作溶出實驗去判讀是否為有害事業廢棄物,但卻不認定這些爐碴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前後矛盾。同時根據經濟部再利用管理辦法,爐碴再利用於道路工程粒料及工程填地材料用途者,應先經破碎、磁選及篩分等處理。其交流道預定工程,現堆置許多巨大爐碴,最大一顆竟達153公分,顯然未經破碎、磁選及篩分等處理,已明顯違反再利用標準,而違反再利用標準就是違反廢清法。
公路總局第二工務段段長蔣武山對於台61線為何出現爐碴卻表示「那已經10年了,我們不知道。」更是離譜。級配粒料需小於10公分,為何會有153公分的爐碴?為何整條道路的地基如此輕易的被偷天換日,土方全被換成爐碴,如同貍貓換太子,公路總局說不知道。公路總局是如何驗收與監工?為何包商關關難過卻關關過?公路總局不但施毒於民,並浪費民脂民膏,交通部長有責任公開向人民報告,並向人民道歉。
七股是台南縣最美麗的故鄉,也隸屬於台江國家公園,歐盟於2004年8月31日公佈,水道豐富的地區與易淹水地區不得使用爐碴。而台61線公共工程因施工不當,導致多處爐碴直接與水接觸。台61線公共工程竟帶給這個生態敏感區如此狂亂的憂傷。同時附近居民在台61線現場,竟還撿到含世紀之毒戴奧辛的集塵灰,我們也不禁質疑鋼鐵業老板的社會責任與道德良知竟然如此低落?而面對這麼沒有良心的廠商,廢清法對再利用的廢棄物流向管制卻如此寬鬆,這環保署廢管處要負起最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