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蒙塵的鄉土

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

日前回老家探親,與家人前往八卦山一遊,途中經過彰化市公會堂正好在舉辦「畫我玉山」畫展,即順道入內參觀。彰化市公會堂為於日治時代興建、乃當時民眾聚會活動場所,其二樓有些許史料介紹該公會堂以及彰化市歷史。其中有一幅由日人手繪的彰化市鳥瞰圖,只見當時市區道路規劃與現今相差無幾,但從畫中可見當時視野相當良好,在八卦山上可看到大肚溪以及草屯等方向風景,而今在八卦山上,卻是灰蒙蒙一片,即使走在兩旁都是樹木的步道裡,仍可見到懸浮空中的微粒,令人不敢深呼吸。

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不願受異族統治的先人們成立了台灣民主國,組織軍隊對抗前來接收領土的日本人,並於18958月下旬於八卦山一帶與日軍激戰,這是台日乙未戰爭的最後一場正面會戰,先人雖知如卵擊石,卻寧戰死而失土,不願活著見心中深愛土地落入敵手。一世紀後,日人早已遠去,而這塊土地卻因空污、土污、水污以及浮濫的水泥化與都市化,而再度沈淪,令人不勝唏噓。

回憶兒時,隨奶奶坐公車前往彰化市時,只見路旁飛逝而過的,是一棵棵巨大的果樹以及一大片的稻田,宛如進入綠色隧道,窗外扶面而來的清風令人迅速沉入夢鄉;而今路兩旁則是間間相鄰的房子,即使未長房子,也有許多原本迎著人進入彰化城的稻田,在我還未來得及長大前,就已因電鍍業廢水而長出了鎘米。及長,當家人放心我騎腳踏車遠遊時,興沖沖地騎到鹿港小鎮,想要一睹書中描述的當年繁華,看看海上夕陽,然而卻撞上了長長的一道牆,牆外則是正在填海造陸的彰濱工業區。及至能騎摩托車做更長旅行時,路過課本中歌功頌德的十大建設之一台中港,原以為領教的是海風揚塵,回家後皮膚卻是過敏起紅疹,後來才知港區附近有工業區,更矗立著一座全國最大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嚴重汙染中彰地區空氣。

僅僅一個世代,我們就失去許多美好,在來不及有能力、知識、資訊保護前,河川就已死亡、地下水就已枯竭,空氣日漸污濁、綠地日漸稀有、海岸線則長滿煙囪,我們自問已無多少可傳給後人。然而,汙染工業擴張的腳步卻未止息,選上了彰化西南角的寶貴溼地,同時要攔截使用彰北稀有水資源。政府力推的這石化擴張政策,在極端氣候威脅下,不僅顯得愚蠢自私,對後人而言,更是不仁不義。所幸這次有許多民眾站了出來,熱情響應環團推出的認股搶救溼地活動,還有許多學子們在第四次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前一晚,徹夜靜坐要求國光石化撤案,環署雖以緩兵之計舒緩抗議壓力,但日後若予通過,豈非如百年前日軍對守護鄉土志士之砲口相向?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二萬坪的天災與人禍

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環境學程召集人) 
 
 二萬坪為日據時代伐木區的集散區,早期此處平坦寬廣,實際量測面積確實可達到『兩萬坪』,故以此命名為『二萬坪』。最早期二萬坪車站鐵道總共有六線道,後來因為一九一四年發生大地震,地震坍方導致鐵道剩下三線道。莫拉克颱風過後再度崩塌,二萬坪車站100餘公尺路基滑落山谷,目前林務局考量風險已將部份鐵道拆除,而二萬坪現在實際面積只剩4,000餘坪。 

從台18線道轉進二萬坪總計長2.7公里,路的盡頭就是荒廢的二萬坪車站,而其旁邊就是由救國團經營的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青年活動中心不但是無照營業,且根據國有財產局規定,因救國團屬「公益團體」,承租國有土地時,一般團體租金為土地申報地價年息五%計算,救國團則享有「一般團體租金打六折」的優惠價,所以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向林務局租了約2,469坪興建了旅社,全年租金僅7,836元,收入也不用繳所得稅。莫拉克颱風過後,阿里山公路通往二萬坪產業道路嚴重崩坍,滿目瘡痍。然而事後政府不是要求救國團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撤出,而是花費3,000萬元重新去興建一條雙線道的道路,延路只有一棟建物,即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同時配合工程還包括2.7公里的電線杆與護坡工程。 

二萬坪地屬飯包服山(標高2,115公尺),它是台灣在自然演化過程中,由土石流所堆積、修砌而成的「假山」,欠缺相對穩定的岩層結構,此類型「山體」最忌諱開發。1912年嘉義至二萬坪65公里的森林鐵路才竣工,二萬坪是最早的阿里山區伐木據點,原始森林因而被砍伐殆盡換上柳杉林。近年來在發展觀光的口號下,山葵變成阿里山特產。台灣的山葵大都種於柳杉林下,柳杉林不但要被疏伐,而且必要時被大量截枝(只留最上面的一團),以滿足山葵需要有點陰涼有點陽光的私癖,這樣的墾植行為其實是林務局怠忽職守,允許農民濫墾的鐵證。然山葵田建有排水溝,暴雨易造成水流急速向下沖刷,進而易形成土石流。莫拉克颱風過後,往二萬坪延線的崩塌實與山葵田的濫墾有密切的關連。 

近日來交通部觀光局公佈阿里山空中纜車先期可行性評估,空中纜車全長11.67公里,預計路線為「奮起湖--頂湖--十字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二萬坪現在實際面積只剩4000餘坪,二萬坪是重災區,未來也將持續崩塌,還經得起空中纜車的蹂躪嗎?還是預告下一次要讓更多的人流更多的淚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不要華而不實的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

作者:蕭伊倫 (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最近在環境資訊中心的網站上可以看到許多討論中興新村要設置高等園區的報導,但老實說關心的人實在是太少了。這個計畫政府宣稱要耗資兩百億台幣讓中興新村活絡起來,依據馬英九總統的愛台12項建設,希望中興新村朝向「文化創意與高等研究園區」發展,目前的進展是環保署已經開過三次對「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開發計畫」的環境影響評估初審會議,然而這三次的會議結論都還有非常多根本性的問題需要研議與討論。最近立法院又通過了中科管理局的土地徵收費用58億元。依照目前來看,若反對或質疑的聲音不大,這個案子很快會草草過關,中興新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實在令人擔憂。

筆者是個道地的南投市人,中興新村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去玩的地方,那裡有很多綠地可以放風箏、野餐,還有最喜歡的兒童樂園(現在的光華公園)。在九二一地震與廢省之前,中興新村非常繁榮。九二一之後,有些省政府辦公大樓倒的倒,老舊眷村荒廢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然而經過幾十年,中興新村仍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中興新村有好多大樹,就像個綠色城鎮,它的老舊平房雖然看來破舊,但卻十分有人情味。其實最近幾年中興新村兩邊的南投與草屯一直有新建案在向中興新村靠攏,例如現在中興國中附近的別墅就蓋得滿滿的,假日的時候攜家帶眷到兒童樂園玩或是到中興新村入口旁大草坪、中興大操場放風箏、爬山健行、在荷花池旁邊賞花攝影的人還是絡繹不絕。說老實話,講中興新村沒落,筆者認為只是房子看起來老舊,街道不那麼寬敞,老人比較多年輕人比較少,但這是個適合居住、度假的好地方。若能依當地的歷史與地理背景好好規劃,並改善對外交通,新增到高鐵車站的路線或增加連接台中(往北)、斗六(往南)的公車班次,當能進一步提升當地的觀光人氣。

現在中興新村想要成為一個高等研究園區,引進高科技實驗室,目前確定要進駐的廠商有工研院、國家實驗室、資策會等,預計要招募約兩百家國家或民營單位,建立光電、綠能、能源、生物科技,台灣文史研究、教育及醫療與研發等具前瞻性、無製造污染之虞等特性之多面向產業。雖然縣政府和部份居民都期待園區進駐,筆者卻認為此舉大大不妥,考量必要性、產業規劃、人才來源、健康風險、汙染防治等因素,高科技園區並不是中興新村的最佳選擇,以下詳述之:。

一、高等研究園區在中興新村設置的必要性不具說服力
中興新村成立高科技研究園區主要是依據民國97年政府提出愛台十二建設之中的內容,希望讓中興新村活化轉型,風華再現。國科會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所提出的環評報告認為,中部地區需要成立研發中心,建構整個中部研發、創新、生產一體的新聚落。另外科管局所管轄的現有土地已不夠建立新研發園區也成為設置理由之一。這其實就變成是以配合政府政策為由進行的開發,開發單位還是沒有妥善評估引進這個新產業結構是否適合當地的人文生態,且幾乎放棄將中興新村的文化資產用於提升南投觀光資源的方向。這個案子一旦通過受惠的是擁有附近土地的地主,很多農地或建地馬上就可以被以高價賣掉改建成別墅豪宅,例如現在位於營北里社區附近就已經出現一棟棟的歐式別墅,與中興新村原本最引以為傲的特色:一或二層樓的紅瓦屋群形成一種很不協調的對比。這不禁讓人懷疑此案的目的只是為了炒地皮,圖利財團和建商。

二、文化創意產業無法配合當地特色
在整個園區的規劃中,對於中興新村原本在文化與歷史的產業規劃上可以說幾乎沒有,目前只有國史館要進行在地文化研究。對於中興新村的歷史與文化除了保留與保護,就是沒看到官方如何將原本中興新村的資源加以利用,應用在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預計進入高等園區的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甚至提到要來中興新村發展工藝、軟體、數位內容IC設計等產業,讓人有雖然從事文化創意但實際上還是不能脫離高科技思維的聯想,且到底這些產業要如何活絡中興新村也讓人匪夷所思。雖然高等研究的部分中科局允諾不能量產,但文化創意產業卻可以進行量產,剛剛提到的文化創意發展研究所就是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部分,這是不是說IC也可以量產呢?未來若是有企業進駐後,勢必會變成一個漏洞。

三、進駐人口與人才來源的問題
依照最新的環評會議資料顯示,此案預估將引進13,000人從事研究發展工作,然而目前為止所有確定要進駐的單位卻只提供不到2,000工作機會,讓人懷疑這會不會又成為一個閒置率過高的科學園區。且以國內的最成功的新竹科學園區而言,周邊有清大與交大的學生支持,對於人才需求不是問題,目前中興新村的高等研究園區,其研究人才需求不乏研究所以上的畢業生,其要求甚至比一般的科學園區還要嚴格。中興新村附近並沒有國內頂尖大學人才的支援,且對於南投在地人想在高等研究園區工作,簡直是癡人說夢,建議環評應該把對南投人工作機會的增加也列入評估。與其巴望著外縣市的人才來活絡當地社區,何不就在地現有的文化、資源、人才以及願景,來發展當地的產業?

四、文化保存審議尚未完成
由於中興新村的文化保存審議正由南投縣文化局進行評估,對於中興新村內文化資產的指認與身分範圍都還沒有認定好。對於進駐單位的宿舍,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擬以原省府員工宿舍進行維修或重建,但到底哪些要拆,拆了之後要重建成什麼樣子,會不會把宿舍都改成一棟棟大樓?保留與重建之後的區域景觀是否會被破壞?這些疑慮都還沒解除,如果就這樣通過環評,恐怕會有全部重建後才發現某部分文化資產已遭破壞,後悔也來不及。

五、開發區位處斷層與農地,不僅未來安全堪虞,也造成農地流失!
目前的規劃中,工研院中部分院、資策會研究中心及其他未定研發機構位於北核心的事業專用區,總面積約15.81公頃,南核心地區則是核能研究所、國家實驗室、中部行政中心及其他未定研發機構的預定地,總面積約48.56公頃。然而北核心區卻是離車壟埔斷層較近的地質敏感區,確定要進駐的工研院中部分院甚至就建在921地震時震倒的省府大樓西側房舍的遺址,未來安全堪虞。而南核心區則大部份是農地,但在省政府時代被編為機關用地而不得買賣,又五十年未予徵收,致使許多已無心務農的地主們希望政府趕快徵收他們的土地,至於徵收後要做什麼已非其所關切。部份在地人或許希望藉由此計畫處理掉其眼中認為的雞肋土地以獲得短期利益,但中長期而言,這種因政府施政信號偏差(抑農重工的產業政策、鼓勵競租行為的不良稅制、以及本案中這種未能適時適地調整並兼顧地主權益的土地規劃)所導致的農地大量流失,將弱化我們因應糧食危機的能力。在全球糧食產量已因極端氣候而下滑,糧價隨著糧食供需失調及油價上漲而上揚的今天,政府的政策更應鼓勵的是農地的農用,想辦法讓農民可以藉由務農或者保護農地生態環境而維生,而非隨著土地開發業者的魔音起舞,才能面對糧食危機蠢蠢欲動的未來。

六、不確定的汙染物,如何評估空氣汙染、水汙染的影響與健康風險評估?
在環評報告書中,對於已知確定進駐的廠商與單位實在是太少,對於光電、綠能與生技產業的空氣汙染評估非常粗糙,其是以保守評估其排放量,將光電綠能生物技術等產業之平均排放係數之1/10 進行推估空氣汙染排放量,雖然報告書中宣稱實驗室的汙染微乎其微,但無法確定可能的汙染物有哪些、製造量有多少,又何以斷定沒有汙染?不同汙染物對生態的影響本來就不同,有些化合物只要有一點釋放到環境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在環評中確定要引進的單位不夠確定,且研究特性如此複雜,造成管理上的問題,這樣又如何能夠說服大眾高等研究園區的安全性?

七、南投縣環保局未來在監測汙染與管制的能力令人擔憂
在環評報告書針對計畫園區附近地下水偵測的情況發現「平和國小」在民98 4 季地下水質含量均超過「地下水污染監測基準值(第二類)」,不符灌溉用水水質標準,且對於鄰近水系如貓羅溪、牛轆溝和外轆排水幹線的水質生化需氧量及大腸桿菌數都已經有過高的現象,不符合該分類水體標準,顯示環保局過去在污染整治與管理上的作為不夠積極。目前中興新村附近仍有部分農田進行耕作,若是高等研究園區進駐,附近的土地都有可能受到污染,環保局對於水汙染的管理能力實在令人擔憂。

身為南投人,筆者也希望看到中興新村能夠比現在還要繁榮,在地人能留在當地工作、結婚、安家,然而中興新村是否真的適合以高等研究園區來發展,是應該可以被討論的,在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所謂的替代方案,不過開發單位認為此案是依循政府政策,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筆者不是反對開發,而是反對盲目的開發,現在確定進駐的單位太少了,讓人想到很多國內科學園區的閒置率都非常高,擔心未來中興新村也一樣,徵收了土地又放在那裏一動不動。希望政府應該好好思考文化創意產業要如何在中興新村實踐,把其原有的特色發揮,不要再陷入高科技低污染的迷思中。

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鬧劇與悲劇

羅允佳
看守台灣協會 助理研究員


最近在網路上有人以「工業局」的名義發起一個活動,邀請20多位部落客至中油高雄煉油廠及台南奇美實業參訪,全程免費並提供高級便當、午茶蛋糕、伴手禮及5,000元車馬費,一切款待都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寫一篇5,000字的網路遊記,「寫下心目中對國光石化的期待及意見與參訪活動的相關心得,並建議台灣產業可以發展的方向」。這件事被台灣綠黨以「工業局以公帑收買部落客幫國光打廣告」的質疑踢爆後,有些憤怒的網友前往這些部落客的文章留言,使很多受邀前往參訪的部落客們自覺受到網路罷凌,也有人委屈地撤下文章。
事情還沒完,工業局面對綠黨的質疑,一位朱姓技正在電訪中否認工業局主辦此項活動,指一切都是綠黨亂講,「網頁上的主辦單位是誤植」,活動跟國光石化沒關係,並且嗆聲表示:「反國光石化的輿論只有三千人,總統曾跟他們說綠黨這次選舉只有3000」。正當許多人對於一位經濟部公務員如此坦白而直接地說出馬總統內心話,而感到驚訝不已,隔天工業局立刻澄清「只有3000票」云云是朱技正個人失言,並強調從沒聽過總統說這句話。
仔細看過這些部落客寫的文章,內有許多煙囪、油槽、管線的照片,配上文字說明如「空氣不很臭」、「園區很乾淨」、「蛋糕很精美」...等等,也有人提到工安與環保的重要。奇怪的是,維持廠內安全並做好汙染防治是天經地義,主辦單位(不論是工業局或石化公會)究竟想利用這些部落客,對外界傳達什麼訊息?若想藉此使反對國光石化設廠的民眾改觀,未免搞錯了重點,反國光實乃因為不必要犧牲溼地以擴張石化業,而非因為「石化園區不夠漂亮、乾淨」;而若要藉此消除民眾對現有石化廠的疑慮,證明「比家裡廚房還乾淨」,那麼參觀的內容可說避重就輕,畢竟有所疑慮的民眾,想知道的恐怕不是「煙囪冒白煙是水蒸氣不是汙染」!
以上當作一齣鬧劇笑笑也罷,真正令人難過的是,工業局的朱技正面對記者訪問,指責反國光的團體背後一定有環保流氓和金主,並且脫口「失言」地說出只有3,000人反國光這樣不實而貶抑的話語,顯示經濟部的思維從沒有環境考量,不僅對於多元產業的想像非常貧乏,離民意也很遙遠。在這樣的邏輯中,數萬買溼地阻擋石化廠進駐的民眾,只不過是一群金主和流氓,不懂經濟只會鬧事...走筆至此,想到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又想到我們必須仰賴如此政府以打造環境恢復力,怎教人不嘆一句:「嗚呼哀哉!」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工作、金錢與環境

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 祕書長)

這世界充滿了明顯的矛盾,卻因為人們對這個體制太習以為常而不察。比方說雖然人類利用日新月異的科技,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可是現代人生活卻愈來愈忙。如果要求減少工時,許多人(政府與企業)一定會擔心少了工時,少了競爭力,「經濟」會被拖垮,於是拼命發明事情做。又如醫生雖然一方面希望人們健健康康,可是若少了病人上門,則又擔心無法維持「生計」。曾聽人提起,他有位在工程顧問公司工作的朋友沮喪的說,921大地震發生後,當電視傳來悲慘畫面,他的第一個反應竟是「又有工程好做了」。

人們對於工作,第一個聯想是金錢。大多數人們的工作目的是為了賺錢而非興趣。而對於金錢,則是與安全做連結:有了錢,不僅能享受,老來不能工作時也才有保障;這是很順理成章的道理。可是當我們放大視野來看時,以人類目前的生產能力,我們已從地球開採了過多資源,所生產出來的產品,節省點用可過好幾代;而且有許多不必要、奢侈或有害的產品,透過種種方式刺激人們消費,並危及人類生存,而其生產目的只是為了賺錢;如果環保團體要求政府管制,業者一定以牽連者眾要政府莫貿然行事,否則一大堆人失業了怎麼辦?

由於讓人們有工作很重要,所以政府對於不必然與失業率相關的經濟成長率(即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相當重視,而這恰恰與「經濟」的意涵(效率)相反。因為國內生產毛額反映的是社會全體活動或忙碌的程度,而最有效率的經濟,則是以最少資源與勞力,達到人類所需的福祉;在這定義下,負的經濟成長率反倒是有利於環境與生活品質的。人類之所以發明各種機械、電子產品,難道不是為了節省勞力?可是當一大堆人的工作被機具取代,人們反倒憂心起因失業產生的社會問題來了;到最後,社會整體投入的勞力並沒有降低。2008年底發生金融風暴後,各國原有很好的機會進行經濟轉型,淘汰不良產業,可是發展到現在卻是競相印鈔救市,債留子孫;這也反映出工作或者說金錢對於人們生活保障的重要性,讓人類急需的改革進展遲緩,而全球暖化的危機正迫在眼前。

從以物易物行為發展而來的金錢,原是為了促進資源分配與社會分工,其重點在於公平分配,而不在於多寡,可是當成了財富代名詞後,卻成為人們聚積對象,讓它偏離原有功能。今日,個人為了金錢、政府為了經濟成長,而紛紛投入人生最美好時光、眾人辛苦所得及地球寶貴資源以促進「經濟」運作,即使工作毫無意義、甚會製造各種問題也在所不惜。在如此勞碌、大多數民眾對公共事務有心而無力的社會裡,如何期待民主果實?環境的千瘡百孔正是此問題表徵。如何重建互助合作、平等互重、共有共享的機制,擺脫金錢魔力,降低工作時數,一起打造悠閒而公共參與活絡的民主社會,實乃當務之急。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天然氣:被誇大的減碳效益

作者: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國光石化在面對各界檢視其開發案的溫室氣體排放時,總是聲稱將使用6:4的氣液燃料,完全不用煤,以減輕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儘管如此,其每年仍將排放 1,228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約佔我國目前年總排放量的4.5%,相當於三分之一的交通排放量。在全球各地極端氣候頻傳、人類減碳壓力日增的今天,將使我國減碳成本大增,而且將葬送可提供漁獲、防洪、觀光娛樂、水質淨化等功能的天然濕地,同時排擠可用於發展再生能源的資源。若加計這些生態成本與機會成 本,本案將無經濟效益可言。
而且,以天然氣取代燃煤,固然可減少懸浮微粒與汞的空污排放,但其減碳效益其實被誇大了,或者說有部分排放被忽視了。在上月(2010年11月)的20日,康乃爾大學學者鮑伯(Bob Howarth)在匹茲堡舉行的「人民油氣高峰會」上指出,由於天然氣主要是甲烷,而甲烷的百年平均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33倍,二十年平均暖化潛勢為二氧化碳的105倍,因此若考量全球各地天然氣設施的甲烷洩漏量(從開採到末端的燃燒使用),以二十年來看,其每百萬焦耳能量將排放27-48克的碳,比燃煤的每百萬焦耳排放18.1-35克還要多;若以百年來看,也僅是與燃煤不相上下。因為根據該學者的調查,天然氣的洩漏率達1.9-5.6%,其中的 1.4-4.9%是在管線輸送時洩漏掉了。而國光石化預定場址海風鹽分高,將使管線更容易腐蝕洩漏,該案若環評通過,運轉數年後,天然氣洩漏率將很快地接近該學者調查的上限。
今年(2010年)各地的極端氣候令人怵目驚心,從俄羅斯乾旱所引發的森林大火、澳洲西部的乾旱與東部的暴雨、歐洲的大雪、美國中西部與東部的暴風雪、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大雨,在在重創了糧食生產,而聯合國糧農組 織也提出今年糧食收成將比需求短少3,740萬噸、明年恐有糧食危機的警告。節能減碳、縮小高耗能產業規模,不僅是環保議題,更已是迫在眉睫的道德議題。
國光石化與其念茲在茲地要與台塑系統一較高下,又要顧及多項環境衝擊的減輕,包括使用成本較燃煤為高的天然氣,卻又不能達到真正降低環境衝擊的目的,倒不如下定決心一步到位,就此轉型為氫能暨再生石化資源公司,全力發展風力、潮流、海浪發電,並以氫氣為能源載體,提供給燃料電池、發電機、爐具等使用,同時完全以廢塑膠料做為上中下游石化工廠的原料,成就一個可以提供同等服務、內涵卻完全不同、且對環境衝擊可大幅減輕、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系統,而不是再複製一隻與台塑六輕一樣的怪獸。

當濕地遇上開發,政治選哪邊?

作者: 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 研究員)
內政部營建署於今日召開98-99年度「國家重要濕地」總評會議,經過評審程序後,各界推薦新增及提出更改範圍與更新層級的四十一處濕地中,只有十七處列入 總評會議,多數民間團體推薦的濕地都不在 討論名單上。例如中華鳥會與屏東鳥會、台東鳥會及彰化鳥會曾共同推薦十處溼地,僅三處列入;環保聯盟及濕盟共同推薦一處,荒野保護協會推薦一處皆未列入。消失的名單包括最受矚目的國光石化預定開發的彰化大城濕地,以及桃園航空城開發所牽涉的許厝港濕地。評選委員只能就篩選過的名單進行確認,主管國家濕地評 選作業的營建署,按理應以濕地本身的重要性作分級評選,卻主動自我限縮職權,採取所謂「擱置爭議」的篩選作法,引起濕地保育相關團體的關切與抗議。
濕地包括近海及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庫塘等,由於位於水陸交接的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生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亦有生態淨化、滯洪防洪、涵蓄水源與調節微氣候等重要功能,因此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國際間早在四十年前,就因為體認到濕地在經濟開發的壓力下,大量濕地被改造為工廠、建案等,濕地面積大幅縮小、多樣物種受到破壞,土地遭到污染之害。因而於1971年2月2日通過了全球政府間濕地保護公約,即「拉姆薩公 約」(Ramsar Convention)。
我國在2006年起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為落實生物多樣性,指定內政部營建署展開國家濕地的推薦與評選作業,2007年起每年公告各界推薦與評選的濕地,該年公告了「曾文溪口濕地」及「四草濕地」等國際級重要濕地,並展開對濕地三育(保育、復育及教育)的重視與推廣。此舉無論在保存臺灣各種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努力,乃至彰顯臺灣與國際進步價值的接軌皆為重要的里程碑。
依據國際濕地公約的精神,濕地評選只就「生物多樣性」、「自然性、代表性及特殊性」及「規劃合理性」三項專業標準,本就排除經濟開發與政治干擾,然而,2008年原本初選時評分名列第九的彰化大城濕地,原本應公告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卻因大城工業區開發,營建署長當場裁定暫緩免議直接除名。在國家重要濕地官方網站上,彰化海岸濕地以「未定級」的方式宣示其作為臺灣最後一塊完整的泥質灘地的重要性,今年再度因為國光石化開發案的預定地,完全未納入名單中。
面對開發主義的強大經濟力量挾持,政府選擇性擱置爭議、尋求共識,營建署宣稱未列入重要濕地名單是因為有部分民意反對,尚須尋求共識;但是國光石化、桃園航空城等重大開發計畫,卻又不因當地民意反對而擱置?民選政府顯然選了違背永續、背離民意、絕對支持資本家開發利益的傾斜立場,保育團體以往尚能尋求體制內保育部門的指定與保護的途徑對抗經濟開發主義,近來的發展顯示,環境運動必須走體制外的社運路線,才能全面對抗向資本家傾斜的政府。

為環境努力100!

作者: 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 監事)
中華民國慶祝百年,精采100,煙火四處放,看起來一片和樂昇華!中華民國從中國來到台灣,守住台澎金馬,實在不易。這六十年的台灣歲月,沒有戰爭,台灣人努力辛勤工作,爭得經濟繁榮,安居樂業的生活。
六十年間,台灣人口增加三倍,土地開發利用,地價上漲,國民所得增加,但物價也上揚。關心環境的人,發現乾淨的土地減少了,可耕作的優良農地也變少了。隨著氣候變遷,近十年比較嚴重的災情,都和天災有關,2009年的八八水災,和2010年的蘇花公路翻車,引起社會國家重視環境的變異,在環境利用之餘,我們需要調適人與環境的關係。
台灣地質脆弱,已是不爭事實。人為因素再加入,例如超抽地下水,已造成彰化某些地區,土地下陷一年約100公分,大概是六歲小孩的高度。當水資源不足,在地人只好使用地下水,所以地層下陷是沿海地區普遍現象,其後引起海水滲入,土地鹽化,農地長不出好作物。台灣農產品自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進口食物早是常態,充斥在各種民生市場。台灣工業覬覦農地,平整寬廣的美麗土地,因為美麗,就會被霸凌;保有一塊可耕種的農地,曾幾何時成為如此不易的事?
年輕人眼見未來不可靠,物價上揚,收入卻不見得升高,養活自己都困難,哪有能力再生養小孩,孝敬父母?因為大環境變化,台灣少子女化情形嚴重,去年已名列世界最低,出生率不到百分之一。孩子是我們的傳家寶,年輕人卻選擇不生,這個社會提供什麼樣的環境給年輕人,讓年輕人扛不起未來?
環境破壞,支出的拯救成本非常高,國庫沒錢,靠社會捐款,人民納稅;但當人民也沒錢了,或許會回歸自然,自己在一方土地內,真實面對我們的土地,用力保持我 們的環境。為預防良地被污染,去年環團發起每人出資119元,購買彰化海邊的一小塊土地,以免被大財團買去建石化廠,讓我們的後代看不到美麗海岸,也見不到白海豚在近海優游。人民就像螞蟻,努力付出一點小小力量,希望家園完善,很多小孩拿出撲滿裡的錢,期待小兵可以立大功。我們社會有些大人出了問題,很多未成年人準備要來救了,大人要更努力才行!
中 華民國只慶祝百年,這塊已存在千百萬年、生養人類萬物的土地,卻期待要有更多的一百年;每一吋土地都應該被珍惜,每一個國民都要被善待。最近澎湖美景被選 為世界十大最佳世外桃源島嶼,如果沒有壯麗玄武岩地質,如果沒有蔚藍海岸乾淨沙灘,如果沒有綠蠵龜在那裡繁衍,澎湖還剩下什麼?台灣也是如此,要珍惜每一個環境美好,才能孕育珍貴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