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石化業 沒道理再擴張

作者: 謝和霖( 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在社會一片反對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興建的氛圍下,行政院長吳敦義在日前出席全國工業發展會議閉幕典禮時表示,國光石化設廠後,「可以淘汰舊廠,用排碳少的代替排碳多的,用效能高的代替效能低的,用進步的代替退步的,對國家社會都有利,沒有道理反對。」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當然,設新廠後,製程設計會較新,效能會有些許增加,但是要達到效能提升的目的,不見得要在生態豐富、具國際級身價的溼地上蓋新廠,既有舊廠的製程設備更新,一樣也可以提升效能。至於國光石化的排碳量是否較少,除了效能外,還要考量其規模。以乙烯產能來看,目前中油的三輕到五輕,合計年產能為108萬公噸,然而國光石化設計的乙烯年產能卻高達240萬噸,為目前的兩倍多,如此排碳量怎麼可能較原來少?況且國光石化的排碳量,除了要考量其提煉製造時的直接排碳量外,也要考量之後這些石化產品再進一歩的製造、使用與廢棄時的衍生排碳量;當其規模倍增,其對整個社會環境造成的負擔其實也是近乎倍增的。
而且吳院長似乎還不了解,即使今日石化產業與其他高耗能工業規模不擴張,人類活動維持目前強度,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依然會繼續增加,全球暖化的趨勢將進一歩惡化。在目前暖化程度還不到1℃的情況下,就已讓全球各地極端氣候事件頻傳,連原本以為會因為暖化而得利、糧食產量會增加的俄國,卻因為高溫熱浪造成嚴重森林大火,而使小麥嚴重減產。很難想像十年後如果人類社會依然像今日一樣依賴石油,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時,我們會面對一個什麼樣的地球?而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等開發案,正是要把我們推向這條不歸路。
在人類面臨如此嚴重危機下,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對於石化等高耗能產業,不僅不能讓其擴張,更要思考如何讓其縮小規模並協助業者積極轉型:包括如何將石化產業去蕪存菁(比如減少並進而淘汰一次性產品、PVC、農藥與化學肥料、含氯有機溶劑與冷煤、合成界面活性劑與醫藥的生產);開發以廢石化產品(如不能再製的廢塑膠)做為乙烯等石化原料來源,讓其可從搖籃到搖籃;以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做為工廠生產、交通運輸的能源;提倡以提供服務取代大量生產的營運模式;大力推動有機農業、自然醫學......。這轉型過程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其除了讓未來的石化產業無害地存在人類經濟體中,也需要培植許多新興的綠色產業,而這正是石化業者改頭換面的契機。
近來六輕的圍廠抗爭,過去在高雄也曾發生過;而石化業者近年來為投資擴廠而動作頻頻,包括威脅政府要外移,以及在環評時對污染避重就輕,或企圖以回饋排除阻力,也均是老掉牙的手法。這個社會需要真正的改革,而政府與石化業者是其中要角,請放下過去的發展模式,做些對社會環境真正有益的事情,莫再等到民眾群起抗爭時,再裝無辜乞憐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原料/產品
六輕1-4
中油
國光
單位
煉油廠
原油
2100
3593
1750
年煉量 
(公噸/年)
54
77
45


日煉量
(桶/日)
  
=18萬*3(共3座煉油廠) =27萬(高雄煉油廠)+20萬(桃園煉油廠)+大林煉油廠 =15萬*2(國光一期2座)+15萬(國光二期1座)
輕油裂解廠
乙烯
293.5
108
240


年產能
(公噸/年)
=70萬(烯烴一廠)+103.5萬(烯烴二廠)+120萬(烯烴三廠) =23萬(三輕)+35萬(四輕)+50萬(五輕) =120萬(國光一期)+120萬(國光二期)
丙烯
146.75
72.5
?

年產能
(公噸/年)
=35萬(烯烴一廠)+51.75萬(烯烴二廠)+60萬(烯烴三廠)
 
 
丁二烯
45.1
17.3
?
年產能 
(公噸/年)
=10.9萬(烯烴一廠)+16.2萬(烯烴二廠)+18萬(烯烴三廠)
 
 
芳香烴廠
128
62.3
?

年產能
(公噸/年)
甲苯
2
-
?

年產能
(公噸/年)
對二甲苯
172
66
?

年產能
(公噸/年)
鄰二甲苯
48
17
?

年產能
(公噸/年)

體認健康風險評估的意涵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日前中國時報刊登中國醫藥大學宋鴻樟教授的投書,指出健康風險評估的困難,其原因在於:人的生理生化因子變化太大,很難充分証明風險物質與健康的相關性。該文舉戴奧辛與DDT為例,指出有研究發現,乳癌婦女體內的DDT含量反而比對照的健康婦女低;而義大利索維索農藥廠爆炸的研究,或越戰噴灑落葉橘劑美軍的研究,也無法「充分」証明與健康相關。
 當然,人的健康與許多因素有關,因此要「充分」了解毒性物質對「個人」身體健康的「確切」影響,是很難的。不過,我們看到越戰過後,許多越南婦女都因為美軍噴灑含有戴奧辛的橘劑而生下慘不忍睹的畸型兒;義大利索維索農藥廠爆炸後,暴露於戴奧辛的附近居民罹癌率隨之增加;我國中部發生民眾誤食被多氯聯苯等類戴奧辛化學物質污染的米糠油事件後,許多人因此發生氯痤瘡等中毒症狀,並且終其一生深受其害;這許許多多的案例,即已清楚說明這些毒性物質與健康的相關性。而宋教授所舉的DDT案例,只能說明乳癌可能還有其他許多因素,這表示現代人類受到許多威脅,包括不良生活型態以及居住環境與食物中所含有的許多其他毒性物質,但並不能駁倒眾多證實DDT與乳癌相關的研究。
 當戴奧辛與DDT已被全球各國以及斯德哥爾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確認其為必須從地球上消除的毒性物質後,宋先生竟認為其證據仍不夠充分,這讓人匪夷所思。當然,部分產業會為了其利益,利用一些不實或者方法不當的研究,質疑證據的「充分性」,而拖延或反對政府的管制,因此宋先生可能為這些研究所惑。當然,我們也同意人的體質與生活型態會影響其承受毒性物質影響的能力,但這因素應是使我們在健康風險評估時必須關照最脆弱的族群,例如在發育階段的胎兒與幼兒,而用較保守的態度審慎評估與決定,以達到保護廣大人民健康的目的。
 由於過去只著重科技的發展,對於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對環境與健康的影響沒有事先進行仔細的研究評估,而使得市面上充斥著各種化學物質,種類高達十數萬,卻多數不知道其健康危害。在這種背景下,健康風險評估應運而生,其用意就是要人們在進行會影響空氣、水質、土壤並進而危及生態與人類健康的經濟活動前,評估其風險,三思而後行。當然在評估時,會遇到許多不確定性,此時評估報告除了說明其不確定因素外,決策者更應以預警原則來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以避免任何未意料到的風險,而非等待有充分證據後再採取行動。畢竟,在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政府的目的就是在保障人民以及其賴以維生的環境免受追求私人利益者的活動影響。
 對照近來中科三期的健康風險評估,環保署在開發單位未能提供完整的化學物質清單與未能充分了解其排放狀況等眾多不確定因素下,即欲認可其所計算的健康風險,以讓廠商得以快速過關,同時堅持只要計算増量的健康風險,不用考慮健康風險的背景值,這種種退步作為說明環保署只把健康風險評估當作一種撫平公眾疑慮、保障私人利益的手段,而非據以審慎決策以保障公益的工具。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23天的生命損失代表著什麼呢?

作者: 許惠悰 (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七月的夏日,溫度逐漸攀升,而最近一連串的環境新聞熱度也達到了高潮,包括國光石化的環評審查、台塑六輕的連續兩次的失火事件、六輕五期的擴建案、中科四期的相思寮土地徵收問題,這一連串密集事件的發展,事實上剛好可以讓全台灣的人民共同重新再來思考台灣的發展到底需要什麼?
在環保署7月7日召開的國光石化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中,中興大學的莊炳潔教授利用了GTx的空氣品質模式,模擬了國光石化運轉後全台灣PM2.5(細顆粒的懸浮微粒)濃度的增加情形,結果發現,按照國光石化的排放量來看,以PM2.5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疾病死亡率增加4%計算,則全台每年可以增加339到565人死亡。另外,全台平均每人的壽命將減少23天。這些數字一出來,引起了社會一片譁然。
全台平均減少23天的壽命到底嚴重不嚴重呢?我特地詢問了不同年齡族群這個問題,亦即假如因為台灣有了國光石化這個產業,結果它所排放的PM2.5造成了你壽命減少23天,你有什麼樣的感想?對於年輕族群的朋友(大學生,年齡在20歲左右 ),他們的心目中認為自己應該至少再活50年左右,所以,相較於未來的50年,23天的生命損失,有種不痛也不癢的感覺。大多數的大學生都面不改色的回答我,感覺不出來這23天的生命損失有多大的嚴重性。甚至還有學生開玩笑的反問我,老師你的風險概論的講義裡不是有提到未婚的生命預期損失是2,000天嗎?那23天不就小巫見大巫了?
於是我再問這群大學生,因為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生命損失,其結束往往不是眼睛閉起來說走就走,事前沒有任何徵象就結束。也就是說,結束前勢必會以不同的健康症狀來總結一個人的生命,例如發生癌症、心血管疾病、或者是呼吸道的疾病等。科學上的證據已經很充分的告訴我們,當空氣當中的懸浮微粒的濃度增加,會影響暴露個體的肺功能表現、增加呼吸性症狀的發生率、增加學童上課的缺席率、增加呼吸性疾病的就診率、增加呼吸性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等。換言之,在結束生命前,我們勢必要面對這些病痛,而這些病痛也同時會增加我們的醫療支出,更也因為疾病的發生而影響到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甚至是一個家庭的生活品質。所以,面對那減少的23天,我們必須認知到,需要增加無數與病魔對抗的日子。大家心理準備好了嗎?
全台平均每人的壽命減少23天,雖然以一個人的壽命來看,可能感覺不出有多大的影響性,但是我們必須認知到,這種影響性是集體性的影響,此與未婚所造成的生命預期損失不同,也就是說,未婚的影響是個人層次的,所以對於一個未婚的人來說,他的生命可能因此減少2,000天,但是這就是他個人的影響。但是,國光石化的污染排放所致生命損失則是全面性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受此影響。所以,兩者無法僅以損失多少天的生命來看其影響性。

民生所繫的農業資源面臨崩毀

作者:金心(看守台灣協會 會員)

近日,發生多起工業區、科學園區強制徵收民地,以做為工廠用地,其中大部分為農地,徵收摧毀的標的包括農村的聚落、農宅,也有被認為無用的濕地、河濱地。在徵收過程,農宅被拆、農作被毀、優良農地被磚石填平。也有一位苗栗當地老農婦因此自殺身亡。在媒體上看到這畫面,真教人傷心不已。
在台灣現在的政府治理之下,農業是要毀了。整個農業被認為並不重要,僅因為農業的經濟產值很小。這種看法是很沒遠見、頗失偏頗的。「農業」在整體概念上,包含農村、農地、農產、農民等各種「農」字開頭的議題。在人來講,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人居聚落,有很重要的社會功能;在土地言,其除了耕種、生產外,有其無比重要的生態功能、自然保育功能、景觀的功能、做為地下水補注場域的功能等等。談到農民,上一代的台灣人誰不是來自農村、誰不是務農為生?
關於台灣農業的政策、措施,早多有論述,對近期發生的時事,再為強調以下論點。
雖然目前農業的產值不大,但要重視農地的無形價值。農業有其社會的及自然生態的功能,也可以說,農業、農村是一種基盤,是一個社會、國家的承載基礎,其功能是不宜或不能以金錢衡量的。如國家的糧食自給率,關係到國家安全。農業所生產糧食的安全供應,對國家社會是非常重要的;農業關係到水資源、農作品種及多樣性、土壤肥沃、以及耕作之人力與技術等。
農業常是很脆弱的,故需要政府的特別保護。其面臨工廠排放污染的傷害,農業用水被轉移供工業用途而受到排擠,技術/種源流到中國(為競爭對手)的威脅等。農業被化約為產值僅3%的一個需要照顧的倚賴部門(如農產保證價格、休耕補貼…),在全球化的國際經貿市場運作下,外國進口的農產品,壓垮國內的農產價格。但若在良好的農業政策下,農業生產仍是可賺錢的,日本在保護農業這方面,有很多作法實例可參考。
台灣的耕地早時約有90萬公頃(水田約50萬公頃,旱田約40萬公頃)。後來優良農地漸失。每年有約一至二萬公頃農地(含水田、旱地)被轉做用為非農地用途。這過程如近期所報導的「合法」的都計變更及變更後的「強制徵收」,及經由市地重劃、特定區/園區/公共建設所進行「合法」的變更,再加上民間的自行建築開發利用等,農地一直被轉用、縮小了。農地被視為一種商品,可炒作的、可投資的商品,經轉變為工業用地、住商用地,地價倍增,但誰獲得利益?當然也有一些售地的農民得其利,謂「田喬仔」。餘留下農地上的作物及農民的無聲哀號。未來更可透過農村再生條例,對農村、農地進行「合法」的「圈地」與掠奪。
農地一旦被轉為它用,就無法再回復為農耕用地。在經營農作時,土地中的一個石頭、一個鐵罐、玻離空瓶都要被清撿乾淨(否則會傷到腳或農具);土質若不良,尚需以有機肥予改良。而當農地被轉為它用,其環境衝擊更是難以回復!
農地的生產過程,在土壤資源及生物資源下,以來自大自然賜予的雨水、陽光,生產出農作物果實,這過程及成果,是可稱頌的、令人驚奇的體驗。目前,也常是退休人員理想的生活方式。農業經營是永續的,是人類文化演變的重要部分,人類難道能脫離農業而生存嗎?
農村需要更多的關懷,如大約一個月前,一個雲林老農和其老牛分別退休安養的真人真事,即是農村生活的一例,頗為感然。(99年7月2日新聞: ... 雲林縣75歲老農梁平因年事已高,無力再務農,但他不忍把21歲的老水牛賣掉,特安排送牛到台南縣政府所設的「老牛的家」安養天年…)
本次被徵收農地的農民的強烈反應,可謂台灣一直處於底層的農民們,長年以來不曾發生的一次自覺運動,請大家多予關心及支持。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白海豚都會轉彎 政府呢?

作者: 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在石化業者努力維持並擴張他們的既得以及預期利益下,石化產業本身的自我毀滅因子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不斷地「爆發」出來,包括英國石油的漏油事件、台塑六輕的光氣洩漏及近來的兩次火災意外事故、中國大連外海的油管爆炸導致的漏油事件,在在提醒人們石化產業的毀滅性:高危險、高耗能、高污染、不可再生,這似乎是老天在用人們感受得到的語言,指引人們趕快往其他方向發展,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這訊息,相信許多民眾都感受到了!
然而在7月25日台塑煉二廠因漏油造成嚴重的爆炸起火事件後,政府相關單位對外的發言仍是一律的粉飾太平(相關評論參見:〈應建置專業毒災應變隊〉,蘋果日報,2010/07/31),或者重申這是個案,該廠在通過工安檢查後會儘速復工,不影響國光石化與六輕五期的推動,這在在表示政府將「一如往常」(Business As Usual)地持續推動石化產業的發展,不考慮改變。即使民怨沸騰,指出白海豚會轉彎的吳揆仍頂多表示將在六輕設置服務中心,要求本來爆炸後就會自行停止運轉的煉二廠停工。
然而六輕一連串的工安意外豈是個案?六輕當今的規模與複雜度,在經過一~四期的興建與擴增,早已非往昔雲林鄉親引頸熱烈歡迎六輕落腳時台塑所提出的藍圖可比擬,在王家樣樣要第一的情況下,每一個製程規模在規劃當時都高居世界第一,連技術、設備商在提供製程設備時,都無法完全掌握規模放大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雖然終能順利運轉,但不易穩定操作與維護保養的因子,則為未來的工安意外埋下變數;而由這些個個規模龐大、操作流體不是危險易燃易爆就是有毒的製程串聯起來的高度複雜工業區,則為每個工安意外的火花提供了連鎖反應的燃料。
這樣一個危險、高度複雜的工業區,設置場址對該企業而言卻是相當不友善的(儘管六輕的污染排放對於這原本有豐富生態的環境也是相當不友善)。首先,是海風鹽度高造成管線設備極易腐蝕;其次填海造陸的土地在承擔重量不一的設備時會產生不均勻沉陷,導致管線設備連結處容易偏離而洩漏,加上六輕自己用水量大,致雲林地層下陷,更惡化了這個問題;再者台塑也有很大責任的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使得極端天候事件更易發生,包括更強的風以及熱浪(比如使來自海水的冷卻水溫度提高至當初設計範圍外),都會影響製程的穩定操作。在操作人員面對這種種威脅下,高居台北吹冷氣的台塑高層,不僅為成本精簡人力,更為搶佔更多市場而不時提出擴廠計畫,不僅壓榨六輕既有資深技術人員的勞力,更是徒增六輕的風險度。
台塑提出六輕五期,是其經營者對自己所深陷的風險認識不清,中油與民營業者提出國光石化要與六輕比拼,則是誤以為其對手放大規模、破壞環境的經營方向是對的。在六輕自曝其短後,若政府只知工安體檢,卻繼續推動六輕五期與國光石化,不知這許多風險(尤其是全球暖化的風險)無法由這工安體檢來解決,那這不知轉彎的政府,其實是不值得老天與民眾眷顧的。

農民集結保護農地

作者: 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 監事)


驚動社會的「台灣人民挺農村,717農民夜宿凱道」活動,終於讓政府高層重視。這一波運動,在農民怒吼得不到政府善意回應,終於走到總統府,從卑微到高調,農民跨出自己的農地,伸張自己的權益。
台灣土地很小,土地不會再長,所以在人增多的情況,土地越顯得珍貴。農地的使用,許多人虎視眈眈。早期,農地只限於自耕農才可以買賣,現在消除禁令,任何人都可以買農地,於是農地上不見農作物,反倒長出很多房子。
對於世世代代珍惜農地的農人,捨不得把祖傳土地賣掉,離開農業,我們心存感激。農民日出而做,日正當中,仍在田裡辛勤耕種。尤其,當大家一窩風的種植相同產品,豐收時,價格下滑,農民望田興嘆。在風不調,雨不順的時機,受到天災影響,沒有收成可賣,望天欲哭無淚。這種辛苦,農家子弟最是瞭解,即使非農家出身,經由報導,也是感同身受。目前台灣自有農產品只有百分之三十,大多數農產品是由國外供給,本土農民農地保護,益發珍貴。對於政府的農業政策,大家都是經常關切討論。
在氣候變遷極端化情形下,台灣的農業安全,連結著二千三百萬人的命脈,關心在地食物的需求與供應,近距離消費,也是一種綠色消費!
但是政府始終向財團靠攏,用盡手段,逼迫農民讓出土地。有些軟弱的農民,屈於官府,拿錢走人;但有些把土地看成性命的農人,不願賣地,就遭政府貼標籤,說他們是價格談不攏。有幾次,我在政府和農民的溝通會議上,看到農民說:「我們就是要我們的土地,你們不要再來跟我們談價錢了。我們不賣地!」這麼明顯的表達,政府為財團,仍然步步相逼,使得農民不得不上「總統府」告狀。
政府派怪手,破壞農地,剷除即將收成的農作物,在現今社會,透過網路傳播,激起人民憤怒。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網路族群,一聲號召,一呼百應,在網路上分工,在網路上募款,於是有些人就這樣群集到凱達格蘭大道來關心打氣!在現場,看到數十位年輕人,利用網路,直接發消息。以致農委會主委、行政院長都出面安撫農民,苗栗縣長道歉三次,農民仍不滿意。後續可能還會升高,因為不是只有苗栗,其他的地方農民,也有類似情況,要求政府要好好處理。
政府有權徵收人民土地嗎?按照「土地徵收條例」指出國家因公益需要,限制在國防、交通、公用、水利、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公共建築等等,絕無為私人企業而徵收。但現在的種種作為,矛頭都指向政府為私人財團而徵收。打著為人民,實際為財團,更令人為農民叫屈。
當沈默的農民不再沈默,當年輕人不再冷漠,當人民逐漸聚集,為弱勢發聲。我們可以感到民主的可貴,人人都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台灣的希望在哪裡?在人民聚起,為土地而奮戰,希望就在那裡出現!


用行動改變愚蠢的年代

作者:徐銘謙( 看守台灣協會 研究員)

外頭已是40℃的高溫,全球均溫也剛創下130年新高,加上都市熱島效應下,每個人不僅都感受到全球暖化,也開始思考「後氣候變遷」時代的因應之道,但現在討論的因應做法仍是個人的,而涉及社會群體乃至國家政策的層次,仍有各種理由繼續進行慣常的經濟開發、土地買賣,而這些會造成地球環境不可逆、不可回復、進一步惡化的行為,與我們接受到地球已生病的清楚訊息完全背道而馳,世界末日不是在聖經預言下降臨,而是由穿著西裝坐在低於26℃冷氣房中決策的這群人,為了維護既有利益而決定世界繼續重複錯誤所造成。
今年來許多重大環境議題不斷催促我們做出改變;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加州外海油井漏油三個月,造成海岸生態環境浩劫,卻沒有扭轉世界依賴汽油的生活方式;中橫公路自九二一地震後,耗費上百億鉅資修補,每逢颱風豪雨再度崩毀,沒有阻止梨山高山農業的破壞性發展,反而大台中市長候選人為了選票要爭取復建;在核四機組嚴重當機災害多次後,仍沒有阻止可作為毀滅性武器的核能源堅定發展。近來廢爐渣、集塵灰再三被發現傾倒在農漁用地、甚至水源土地上,這些警訊也沒有讓廢五金廢鐵煉鋼運轉停下來。
在麥寮六輕的環境與健康惡果一一浮現、台塑仁武廠污染地下水源罪證確鑿下,政府仍沒有改變以破壞彰化最後泥灘溼地來繼續發展國光石化的政策;眼見科學園區一再重複徵地、興建、閑置的政策循環,政府仍要繼續徵收具有生產力的農漁用地,除了上周剛通過的「農村再生條例」外,一連串假土地活化、工業開發為名,炒作農村土地為實,由政府與財團聯手上演的「新圈地」戲碼,包括台北土城、竹北璞玉、竹東二重埔、苗栗後龍灣寶、銅鑼、大埔、台中后里、烏日、彰化二林相思寮與田中、貢寮的田寮洋等,正在各地不斷發生;為了供給經濟效益令人存疑的科學園區與國光石化用水,政府決議要興建大度攔河堰,而集集攔河堰造成出海口沙塵暴與農業用水短缺的環境惡果正方興未艾。
除了鄉村農地,在我們的都市也以各種促進都市機能為名的更新、拉皮政策,迫遷城市中弱勢居民,而由建商及各種開發財團藉以炒作土地創造泡沫利潤。在已經多次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各種壓力下,我們的城市與鄉村仍不斷進行各種「活化土地、改善景觀」的開發。這就像所有開車的人都會想把車停在樹蔭下,卻無視各地砍樹開發的事情一樣荒謬而不可思議,人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如果環境整體利益受損,個人利益最終也將無所依存。
眼前每個環境議題都是電影《愚蠢的年代》的案例,我們再也不能把每個環境議題與個人切身的生存切割來看,當地球發出如身體染患癌細胞般的各種病狀時,我們需用智慧解讀其所傳遞的訊息,地球正敦促從個人到國家乃至全球合作扭轉發展方向,我們的文明已經到了必須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