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焜裕﹝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近幾天報章雜誌經常報導鮮乳或吳郭魚被檢測出含有過量的有害物質,民眾關心究竟在此含量下是否安全,但是政府與廠商們均以符合歐盟管制標準為由,認為應該安全無虞。當然這就延伸出符合管制標準是否就代表安全的問題,究竟管制在什麼樣濃度下才算安全(How safe is safe enough?)呢?其實這是一個不僅食品與農漁產品衛生相關單位,也是經貿單位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值得國人深思的議題。
國際上的先進國家都根據健康風險評估結果,再經風險管理的程序以制訂有害物質的管制標準。在致癌物質的風險評估中,其基本假設為攝取一分子的致癌物都有致癌的可能,其致癌的機會與攝取量成正比的關係,基本上並無安全劑量,標準的設定往往基於多低的致癌風險機率能為國人所接受。但是累積過去二十多年毒理學研究的經驗,顯示不會直接對基因造成傷害的物質,可能在攝取量高於某一定量才會對人體致癌,這個量一般可稱為安全劑量(又稱為每天可允許的攝取量或參考劑量)。只是實際執行風險評估的時候,在什麼科學證據下,才能根據致癌物質有安全劑量的基礎執行評估,專業風險評估人員中,仍有不一樣的意見。然而管制標準的制訂,不論風險可接受的機率或安全劑量為何,需要考慮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的現狀與科學技術的可行性。依照這個管制標準制定程序,管制標準並不一定代表安全性,僅代表著在這個國家或社會願意承擔某一風險下,最可行的一個行政管理的標準。
以戴奧辛為例,國際衛生組織(WHO)訂定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可允許的攝取量為1 -4皮克,隱含著戴奧辛為一間接致癌物而有安全劑量的觀念。當然也考量戴奧辛無所不在,存在我們每天所飲用的水與飲料中、也漂浮在我們每天所呼吸的空氣中、也累積在我們每天所食用的各種蔬菜、水果、肉類、水產與海產中。目前沒有什麼具有科學價值的控制技術可以降低戴奧辛的含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源頭管制:降低戴奧辛的排放量。而這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1 -4皮克的攝取量是包含我們每天飲用的各種飲料、呼吸的空氣、與食用的各種食物而攝取的總戴奧辛量,不是單指飲用鮮乳,或是單單攝取某種食物的戴奧辛劑量。此管制標準是否代表安全性,則需要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也許在五年或十年後,新的科學證據出現,再執行風險評估,管制標準可能因此而加嚴或放寬。或是因為國際普遍經濟情況改善,而使得管制標準加嚴。
根據新聞報導,政府相關單位未來可能制訂各種食物中戴奧辛的管制標準,以維護國人健康。如擬根據國際衛生組織制訂管制標準的程序,本文作者建議政府相關單位應先完善的收集各種食物的戴奧辛含量資料,與不同區域與年齡層的民眾之各種食物攝取量與習慣資料(非常缺乏國人代表性的數據),再執行一完善的健康風險評估以作為制訂管制標準的基礎。這個制訂管制標準的程序不僅因為確實維護國人健康而顯得非常重要,潛在國際貿易上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國際貿易組織(WTO)的會員國也曾爭論相關的議題,尤其在各種食物與農漁產品的國際貿易上,是否全世界國家都應該管制在相同的標準呢?這可能是未來的目標,主要是考量不同國家制定管制標準時所考慮的因素相去甚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