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面對資源枯竭的年代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走在大賣場,我們總是會因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與食品,而誤以為這是個不虞匱乏、資源豐盛的時代。而台灣幾十年來的經濟榮景,更讓許多人以為過這種好日子是應當的。在我們日常生活與提供我們維生服務的生態系統之間,隔著一層機能健全的都市糖衣,讓我們感受不到事實的真相: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用以維持人們生存的許多資源已逐漸枯竭,加上全球人口的暴增,其實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面臨生存危機。糖衣隨時可破,只要維繫糖衣的資源取得不再能夠滿足我們的消費速度。更甚者,這層糖衣即使不破,也因人們不當使用毒性化學物質,而變成一層危害生機的毒糖衣。

比如供應人們蛋白質的漁業資源,早已因為過漁行為、海洋污染、氣候變遷等因素而逐漸枯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97年的資料,於全球的15個重要漁業區中,就有11個,其區內有60%的重要魚種的族群陷入衰減中(請參考看守世界專論《搖盪的漁船》)。在捕撈逐漸不易的情況下,許多漁民轉而以水產養殖來供應魚貨需求。水產養殖是亞洲的傳統產業,不見得對環境有害,適當地利用與推廣,可以減緩野生漁業資源枯竭的壓力。而水產養殖的發展潛力也使其成為世界糧食增產最快的部門之一。可惜為了快速獲利,目前水產養殖的經營大都朝向單一養殖、高放養密度的方向發展。這種養殖方式需要大量的飼料投入,造成了高度污染與疾病感染,因此又迫使養殖業者投入抗生素。抗生素的不當使用,使其殘留於魚體中,而威脅人體的健康。

據報導,今年8月至10月間台灣有近30噸輸歐水產品,因被檢驗出含有氯黴素等抗生素,而遭歐盟退回;這件事件可以反應出平常我們所吃的食品的安全性實在堪憂。在台灣,不管是水產養殖,禽蓄業或農業,都朝向了單一、高密度的模式。這種方式需要依賴大量的化學藥物,如抗生素、生長激素與農藥;而這些化學藥物常常就殘留在那些外表光鮮亮麗的食品上,然後進入了我們體內。民以食為天,我們很難避免不去吃到這些含毒食品;而這些含毒食品也因其生產方式對環境的破壞與促使病原之抗藥性的增強,而使產量無法持續擴增,甚至因疾病爆發而崩盤。

常聽長輩說,他們小時後雖然貧困,但田裡生態相當豐富,小孩子出去玩時摸蛤兼洗褲,回來就可飽餐一噸,不致挨餓。在那個「糖衣」不足以阻隔人們直接依賴自然的純真年代,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個資源枯竭的年代,我們更要提倡可以維持生態多樣性的有機農業與養殖業,同時調整產業政策,避免過度生產消費與工業污染。只有大地回復生機,人類才有可能永續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