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上,成立了「孩子的健康環境聯盟」,以創造孩子的健康環境為宗旨,其並將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設為「型塑生命的未來:孩子的健康環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有超過500萬個0-14歲的兒童,因為他們所處在的環境而得病死亡。不安全的飲水、不良的衛生條件、不當的廢棄物處理…等等正在威脅著孩子的健康。
而在今年的7月14日到18日,來自62個國家的235個團體,參與了由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所發起的國際行動日,以各種活動在全球各地表達「反對廢棄物焚化,護衛孩子健康」的立場。而這段期間也正是斯德哥爾摩公約於日內瓦舉行第七次國際協商會議的期間。斯德哥爾摩公約是以預警與預防為原則來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而以廢棄物焚化為主要來源的戴奧辛與夫喃,正是該公約目前所管制的12種化學物質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全球戴奧辛排放量有69%是來自焚化爐。
對於戴奧辛與夫喃這類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要求應「設法減少來自人為來源的總釋出量」,且應「持續減量,如果可行的話,則最終消除」,這等於是宣判焚化的死刑。誠如GAIA將於國際行動日發表的一本書的書名,焚化爐在許多先進國家也已是「垂死的技術」。比如美國醫療廢棄物焚化爐由1988年的6千多座,降到2002年的767座;而日本更在民眾壓力下導致500餘座焚化爐自1998年起陸續關廠;在歐洲,也幾乎沒有興建新焚化廠的餘地。同時,廢棄物源頭減量、分類回收、重複使用、廚餘堆肥等替代方案也在許多國家大力推廣,且有不少地方有了不錯的成果。
然而焚化這垂死的外來技術,目前正透過原本應護衛我們環境的環保署與地方環保機關,在台灣掙扎求存,而犧牲的是我們已所剩不多的青山綠水與下一代的健康。目前嬰幼兒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的比例與日俱增,癌症人口也逐年年輕化,這些莫不與散佈於環境中的毒物如戴奧辛等有關。而我國環保署不思如何去減少這些毒物的排放,不思戴奧辛這等毒物會如何影響我們小孩的發育、智力與生育能力,卻去鼓勵興建更多的焚化爐,帶頭增加戴奧辛等毒物的排放量,並讓毒灰渣散佈各地。這種違反國際公約、危害下一代健康與生存的政策,需要我們一起來反對制止。否則我們有何權利批評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我們可曾想過是誰給了他們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如果我們連我們的孩子都不能保護,那這又算是什麼社會?
關於GAIA國際行動日
GAIA今年的國際行動日目前有來自62個國家的235個團體參加,有五大主題,包括:
‧護衛孩子的健康--廢棄物焚化對孩子健康的有害影響。
‧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實施,並特別提及公約關於焚化的條文。
‧廢棄物焚化對當地社區與經濟的不良影響。
‧斥責世界銀行對廢棄物焚化的提倡。
‧提倡清潔生產,零廢棄物,及永續的廢棄物管理體系等實際可行的替代方案。
GAIA之所以會選擇護衛孩子的健康為最主要的主題,主要是因為今年4月7日的世界衛生日,主題就是要創造「孩子的健康環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有超過5百萬0-14歲的兒童,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因為他們所處在的環境(包括他們住的地方、學習與玩耍的地方)而得病死亡。GAIA的會員團體之一,英國的社區反毒聯盟的Ralph_Ryder曾有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我們連我們的孩子都不能保護,那這算是什麼社會?」
另外,GAIA的國際行動日則特別選擇在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國際協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INC7)舉行的期間,INC7將於7月14日起在日內瓦舉行。本次INC7的主旨是要討論針對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實施的國際行動所需要的具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工具。其中締約國大會也將討論斯德哥爾摩公約秘書處的工作與預算,該秘書處規劃的工作包括:確保締約國大會的有效運作,採取行動去幫助各國實施該公約,促進並操作有關POPs的資訊交換機制..等等。(INC7的詳細資料請看http://www.pops.int/documents/meetings/)
斯德哥爾摩公約是以預警原則與預防原則為精神來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其於2001年5月23日於斯德哥爾摩由一百多個國家簽署成立。目前該公約只管制12種有機污染物:其中8種為殺蟲劑、2種為工業化學品(六氯苯與多氯聯苯)、另2種為非刻意產生的副產物(戴奧辛與夫喃)。為了管制戴奧辛與夫喃等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該公約要求締約國應「設法減少來自人為來源的總釋出量」,所以環保署還要興建焚化爐就是違反此國際公約,因為該公約於附件C中特別提及:「廢棄物焚化爐,包括都市廢棄物、有害或醫療廢棄物、與污泥的汽電共生焚化爐;以及燃燒有害廢棄物的水泥窯」是屬於「有可能形成與排放相對較多的此類非刻意產生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技術。
而對於戴奧辛與夫喃這類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此公約的第5條款設立了「持續減量,如果可行的話,則最終消除」的目標。注意這裡的減量,不僅僅是用空氣污染排放量來決定戴奧辛減量比率,而是考慮全部釋出量,包括固體和液體的殘餘物,即如焚化爐的灰渣與廢水等。因此,這個條文所隱含的意義就是要各國邁向一個非焚化之路。而我國的環保署的焚化政策正是與此背道而馳!
GAIA也將在此國際行動日時發表一本報告:「垂死的技術:廢棄物焚化」,該書中的內容共分三章,分別探討焚化爐的問題、替代方案、與全球對焚化的抵抗。內容涵蓋了今年行動日的主題,與廢棄物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識,是一個各關心團體與人士可以參考的工具書。
關於孩子的健康環境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環境的危害。他們承受這些健康危害的能力還在發展,因此他們更易受到有毒化學物質、病菌以其他污染物質的影響。而他們單位體重所攝取的食物、空氣與水,比成人還多,且他們好奇心較強,而知識與經驗卻較匱乏,因此也承受著更多的風險。」
WHO主任,Gro_Harlem_Brundtland博士,解釋我們為什麼要提倡孩子的健康環境:「已有好幾代的孩子承受著存在他們環境中的某種"基本"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不安全的飲水、不適當的衛生設施、室內空氣污染、食物衛生不足、破陋的住家、及不適當的廢棄物處理。而今日"現代"的風險則來自於危險化學物質的不當使用、有毒廢棄物與其他環境有害物的不當處理、噪音與工業污染。存在於玩具中與家庭用品中的不安全化學物質也可能傷害到孩子。而"新興的"環境威脅則包括全球氣候變遷、臭氧層破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與化學物質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及新興的疾病。」
一九九七年於土耳其舉行的「國際兒童腫瘤研討會」指出,癌症病毒的魔手已從老年人、中年人,逐漸侵害到孩童,尤其隨著生活環境的日漸惡化,兒童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逐年增加,尤其以五歲以下的兒童受害最大。
「兒童癌症,不再是一個陌生遙遠的名詞。依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小於十五歲的兒童每年約有五百個癌症新個案,相當於每一萬名兒童每年發生一個新個案,也就是說,由出生至滿十五歲止,一個小孩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七百分之一。」--高醫醫訊第十七卷第六期,沈俊明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