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志堅﹝看守台灣協會常務理事﹞
近日,SARS在台北市已漸形成疫情,藉這次事件的發展,談談其環境觀點。雖然它本然是屬於醫療與衛生保健的課題,但也是生活環境條件的課題之一。環保單位也已直接參與疫情防制工作。
目前,環保單位在分工上,進行「加強居家環境及公共場所的消毒」及「隔離者廢棄物的收集處理」(及原已在做的醫療廢棄物清理及管制),由於台北市華昌國宅感染事件,環保署正調查汙水來源及是否涉感染途徑。在上年度的下半年及今年年初,環保單位的重點一直放在登革熱的防治上;上個月,腸病毒也蠢蠢欲動。實務上,可推動所謂「環境衛生三合一防治」工作,即包括SARS、登革熱、腸病毒三項的防治一齊來,進行整體的生活環境(含戶內及戶外)清理消毒,及環衛工程及設施的實質改善,以及公共衛生的教育、各種公共場所(含各種營業場所如電影院、理容院、旅館、餐館、攤販、公共交通工具等等)衛生的加強管制,以阻斷各種傳染病傳播途徑,維護國民健康。以上工作是分屬於包括環保單位及衛生單位的職責,但在防疫工作上實為一體、是要全然照顧到的措施。目前,疫情的嚴重及急迫,已不容推諉、疏漏,這樣的共識及經驗,正好提示出進一步維護國民健康、提昇環境品質的具體作法。即保健、防疫是一體的,保健衛教、環境清潔、公害防治、及生活環境設施供給(如自來水供水系統、建築空調、水溝排水系統等),要各有關單位都一齊來做好,且搭配無間。
病毒引起的疫情,藉著快速的交通工具、交往的頻繁,很快的全球性的擴大、傳播,其衝擊是非常巨大及可怕的,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重視及某種程度的恐慌。相對的,環境的全球性問題,如溫室效應引起氣候變遷問題、酸雨問題、臭氧層問題、生態系崩毀及生物多樣性問題、環境資源耗竭等問題,卻少能引起相當的重視。事實上已有一些事例,因生態系的變異,甚至說其病源是來自原始世界的動物群,使得新的(或是說人類尚未接觸過的)病毒釋出,導致新的人類疫病(例如愛滋病毒、伊波拉病毒、雷沙熱病等)發生。因為人類開發導致一些原始動植物的滅絕,而可能喪失了由這些動植物的成份或基因研發出新的醫藥的機會。這是人類開發或破壞環境,所導致對疫病影響之一事。
人類在文明的發展史上,就不斷的與疫病接觸,這互動過程,是沒有打勝仗的機會(除了晚近醫學及公衛知識技術較發展的年代),人類不過是類似實驗動物一般,經過一段時期,與病源相互適應妥協而生存下來,繼續繁衍。但人類在環境上的污染及開發、破壞、耗竭,對人類的生存,成為另一種絕大的威脅,其嚴重性恐不亞於疫病。
本次SARS疫情事件,已對台灣、中國、東南亞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在生活經濟緊縮的影響下,是否我們更可藉機反思:我們的追求是甚麼?甚麼才是對人生、對國家、對環境更是重要、更有意義的事?在家庭中,先生去中國投資賺錢(?)、孩子去北京念書好嗎?由這次疫情,可思考、反省的實在太多了。經由這樣的反思,或許對於當地的、全國的、及全球的環境問題,會有所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