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化解貧富鴻溝 削弭恐怖主義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助理研究員﹞。原文亦刊於台灣立報。

就在美國急欲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之際,峇里島與菲律賓接連遭到恐怖攻擊,全球又瀰漫在一股恐怖的氛圍中。世界首強與無所不在的恐怖份子兩者之間一觸即發的戰事,隱隱地牽動每人不安的神經。在這脆弱的世界經濟體正遭受嚴厲考驗的同時,身處物質世界中天堂與地獄的兩方,卻選擇了玉石俱焚的方式抒發一時衝動,令人至憾。

我們並不贊同恐怖份子所為,但也不敢茍同美國的反恐大幟。在驚慌悲愴過後,我們更應嚴肅思考的是,為什麼在這看似文明的社會中還有恐怖主義的立足之地?如何從根源消解恐怖份子的愿懟之心,應比處處提防圍堵的對策更有意義。就好比污染防治要從源頭解決,那什麼又是恐怖之心的根源?

在全球人口突破60億大關的同時,卻有超過10億的人口每天收入少於1美元!然而,世界前20%富有的人口就消耗掉全球70-80%的資源:這20%的人口吃掉45%的魚肉,使用84%的紙張,擁有87%的汽車。光這20%的人口的生態足跡,地球就難以承擔。確切地說,這20%的富有人口擠壓了其他人類與生物的生存空間;這樣的貧富差距讓恐怖份子師出有名。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均」,活生生地在大家眼前印證了。

10年前里約地球高峰會就擬出對策要削弭貧窮,然而這10年來,在全球化與新興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更深化了這道貧富鴻溝。富者仗著資金而取得更多的技術、設備與人力,更有能力取得大量資源;而無資金、技術與設備的貧者,卻連賴以維生的土地與生態系都失去或被破壞了。這道貧富鴻溝以不同比例切過每一個國家、社會,是現今經濟與社會不穩定的根源。即使富裕如台灣,貧富差距也愈來愈明顯。早在十幾年前,許多小商店在大賣場的入侵下,生存就愈顯困難。而今日的中生代,往往需依附企業以取得財富地位。由自然資源所取得的利益早已轉由企業財團來分配,而利益分配權更強化了企業對勞工的役使。原本科技的發展是要使人過得更輕鬆、愉快,可是時至今日大家變得更忙。而這忙碌競爭的背後真相是,幫企業主取得更多的資源,陷更多的人於三餐不繼之中。

這不是個共存共榮的社會,而是個殺人不見血的社會。是如此的不公不義而讓恐怖主義得以滋生。為化解這不公義,在地球的現有資源下,我們不可能讓剩下80%的人過著和前20%富有的人一樣的揮霍生活。因此,除了控制人口的成長,我們更應轉變社會體制,使儉樸、悠閒成為主要價值,鼓勵人們不要為物役使、耗費資源;同時,發展符合永續生存的經濟模式,讓赤貧的人們能重獲直接依賴自然資源生存的權利。

這不僅是各國政府,更是全體人類都應共同努力的目標。希望,每一個人在每一個當下反省自己的所行所為,自己生活的小小改變,就是整個社會向上提昇的動力。而隨波逐流的浮華生活,卻使自己人生與整個地球,一起邁向虛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