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我見我思:話六輕健康風險評估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 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報載,學者針對雲林縣六輕工業區所在地的周邊10公里以內的六個鄉鎮包括台西鄉、東勢鄉、崙背鄉、麥寮鄉、褒忠鄉和四湖鄉,進行了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分析的結果顯示,六輕盛行風方向的下風處,也就是台西鄉的惡性腫瘤和肺癌的死亡率在六輕運轉4-6年後顯著性地高於運轉第1-3年這段期間;上述六個鄉鎮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工業區運轉期間顯著比運轉前高,或是隨著運轉時間的增加而逐年升高;台西鄉與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第4-7年顯著比運轉第1-3年高;另外,台西鄉與麥寮鄉的肝癌發生率及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在運轉期間顯著高於其對照鄉鎮。這個新聞的披露,造成最近這一個禮拜以來,各級的政府部門以及被控訴的六輕相關廠商均紛紛跳出來澄清立場,並且對於上述的研究報告提出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對於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我覺得有幾點看法可以提出來就教於社會大眾:

(1) . 該份研究報告的執行方法與架構為公共衛生領域中最基本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也就是將靠近六輕的鄉鎮設定為暴露組,同樣為雲林縣離六輕較遠的鄉鎮設定為控制組,然後比較六輕開發前與開發後,且隨著開發時間的增加過程中,暴露組的癌症發生率是否有隨著開發的程度而呈現增加的趨勢。此外,控制組與暴露組在同一個時間點是否有暴露組高於控制組的現象。

在學理上,這樣的研究結果說明了靠近六輕所在地的鄉鎮,某些癌症的發生率與六輕確實是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存在。其實,以google搜尋相關的資料,在立報記者胡慕情的報導中曾經訪問過六輕廠商之一的台塑相關人員(註),該員表示,目前政府建置的癌症死亡跟發生檔案準確性高,已可反應當地暴露狀況。所以,利用癌症的發生率的研究方法,廠商是持肯定的態度,在學術界亦同樣是可以檢驗的方法。

(2) . 政府相關部門在面對污染物質造成人體健康上影響的議題時,經常以學術、研究機構進行調查時,因執行單位不一,研究調查及資料取得方法各異,易發生結論相左,調查結果無法形成公信力等情事,以此作為說詞來否定相關的研究結果。

個人認為,健康風險評估的方法與架構,已經在國際間推廣了相當的時間。國內,重大的經建計畫的開發案,亦將健康風險評估納入了環境影響評估的要項之一。因此,如何執行健康風險評估,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起相關的準則,如此就可以避免上述執行單位不一,方法各異的情事了。這是政府部門責無旁貸,應該趕快要進行的工作。

(3) . 過去環保法規的訂定過程中,健康風險的確保並不是相關法規考量的唯一標準,所以有許多合乎環保標準的行為模式,但很可能以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的結果,卻可能面對高於可以接受的風險。如此矛盾的結果,可能在未來健康風險評估角色越來越吃重的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議題之一。個人認為,相關的法規,例如排放標準及空氣品質標準等,應該有必要通盤的加以檢討,以因應未來的需求。

註:台灣立報報導網頁 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1216

最新相關新聞報導:學童聞惡臭 六輕把我當垃圾監測結果都正常 鄉民罵攏係假;自由時報6月28日。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請面對台塑六輕的健康風險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台大學者詹長權日前(6月8日)藉自由時報公開其接受雲林縣政府委託、針對六輕附近地區的居民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這份剛完成的報告發現,六輕週遭地區,包括麥寮、台西、東勢、崙背、四湖等五鄉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六輕1999年開始運轉後,即顯著增高。「例如台西鄉的肝癌與全癌症的發生率,就分別成長了三成與八成。」

由這份報告的調查結果可知,無論是從時間的尺度、或從空間的分布關係來看,這些地區民眾的癌症發生率顯著增高,確與六輕排放大量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顯著相關。這明確的事實,在政府全力「配合」業者推動中科四期、國光石化、以及六輕五期之時,不啻投下了一顆超級震撼彈。

然而,政府的反應顯然是令人失望的。不顧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威脅,執意繼續發展石化產業的經濟部是一語不發,並未有修正偏差政策、掌握產業轉型契機的意思;而負責環境保護、進而保障民眾健康的環保署,則使出太極拳,表示會針對該報告加以研究,邀請其他專家提供意見,求取嚴謹結論。意思是這份報告可能不夠客觀中立,因此要各方會審。

當然,再研究開會以釐清事實並無可厚非,而環保團體確實也見多了許多政府與廠商委託的研究案或環評報告並不夠中立客觀,難得環署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只是根據環保團體參與環評專家會議的經驗,我們也質疑,環保署最多開兩次會、且會議資料常常不清不楚、受審單位常不願針對質疑提出真正答案的專家會議,是否能夠釐清事實?還有在釐清事實後,主席是否能夠尊重與會專家意見,做出「中立客觀專業合理」的恰當結論?這都是非常令人疑惑的。

更令人疑惑的是,這類向民眾提出警訊的報告,為何不見由政府相關單位公佈?許多工業區附近環境品質嚴重不良已是人們可以用身體感受到的事實,如果政府能夠掌握(而且也必須掌握)到中立客觀的調查報告時,為何不見政府主動公開相關的研究報告,向民眾提出警訊、要求廠商停工改善、同時要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修正其產業政策?當這類機制因執政者不夠中立客觀、不重視事實真相、不在乎普羅大眾健康與環境權益而淪喪時,則國家機器無法由歷史習得教訓,ㄧ再推出傷害環境的政策,也就不足為怪了。

再者,根據2002年六輕三期的環評結論,開發單位應「每季監測衍生性空氣污染物(包括硫酸鹽、硝酸鹽、臭氧)、揮發性有機物及有害空氣污染物之影響,並持續進行特定有害空氣污染物所致健康風險評估,其結果應每年提報本署及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備查。」這顯示當初環評委員也認為六輕有嚴重影響環境之虞,故要每年持續監測空氣污染物並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但這工作按理應該要由廠商出錢、由政府執行或委託,因為台塑不會自己砸自己的腳,提出令人信服的調查評估報告。即使如此,環保署仍有義務力求其嚴謹,並將該報告主動公開,供民眾參考,畢竟這攸關民眾權益,而且民眾也有必要了解潛在加害者的說法。

然而,自2002年起至今,台塑應該要提出7本健康風險評估報告,但是從未見環保署公開過,網站上找不到相關資料,只有一份今年提出的健康風險評估計畫,預計由台塑新委託的團隊,進行由今年4月起之後三年的健康風險評估,並預計於今年10月提出2009年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在此我們有個更大的疑惑,台塑2002-2008年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呢?是否請環保署將其公開上網?環保署由台塑報告所掌握的六輕當地的健康風險與台大學者調查報告有何差距?內容是否嚴謹客觀中立?若無法要求廠商提出嚴謹客觀中立之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環保署有何對策,以掌握事實真相?若事實真相指出六輕確已對環境與民眾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環保署又有何因應對策,以保障民眾健康?而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有任何調整機制,以避免未來同樣的傷害再次發生?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護理系 副教授)

1993年6月,燁隆集團與東帝士集團分別提出「鋼鐵城」與「七輕石化煉油廠」計畫, 1994年12月5日合流遞送《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可行性規劃報告》及《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說明書》,正式啟動「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準備在七股潟湖與沿海地區填海造陸,開發七輕石化煉油廠、大煉鋼廠與工業港。1999年12月17日下午2時30分召開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66次會議中,以臨時提案方式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

2000年5月,政黨輪替後,「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並沒有停下來,而持續進行後續的環評報告書定稿與工業區土地變更程序。6年後,2006年1月19日,環保署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十三條第三項規定公告《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審查結論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摘要,結束「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的環評程序,依法轉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2006年11月9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決議退回濱南案。由於業者不服上訴裁定展開行政訴訟,後經行政訴訟庭判決內政部敗訴,於是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又死灰復燃。

環保團體堅決反對濱南工業區開發的理由

濱南工業區預定地已經行政院於2003年11月21日公告核定為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的一部分。若其設立,將造成水質惡化,衝擊潟湖養殖業,影響漁民生計,並將使得七股潟湖多樣、且豐富的生態及環境面臨無可回復的災害。

再者,其規劃在七股潟湖北端設置工業港,將阻塞潟湖北端出口,勢必造成該地區大寮排水無處宣洩。

況且,台南縣市海岸線已嚴重退縮,根據台南市政府委託成大水工試驗所進行的「台南市海岸環境監測計畫」,比較1993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間的侵淤情況,發現二仁溪北岸灣裡岸一帶海岸線後退最大達100公尺左右,而鹽水溪北岸的四草海岸、曾文溪溪口同樣也有類似的情形。未來若讓濱南工業區抽沙填海造陸、造港,將使南部海域海沙大量流失,海岸線退縮將更加嚴重。

此外,其估計每天用水量約20萬噸,但水資源局只承諾每天供水8萬噸,雖計畫以海水淡化廠解決用水問題,但海水淡化廠的開發不在此次環評通過範圍內,必需通過另次環評。且依六輕經驗,當初台塑集團亦承諾要興建海水淡化廠解決用水不足的問題,但至今依舊跳票,未見環保署有任何處罰動作,環評效力顯然不彰。

而且,環保署通過「濱南工業區」環境影響評估後,遭監察院糾正,糾正結論如下,「環保署濱南工業區本案環保署於欠缺法律授權情形下,竟將法定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期限之上限,擴大解釋為不計例假日期間,又擅以會議結論,排除母法對於審查期限之規定,而對於二氧化碳排放之重要議題,於具有空氣污染防治專長之環境影響評估委員長期未出席開會情形下,草率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前揭情節,核有失當。」依監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提案糾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因此,濱南工業區環評案顯然有實質上的爭議。

更何況,在氣候變遷威脅日益迫切的今天,濱南工業區所引進的煉鋼廠及石化業,都屬於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產業,每年將使台灣增加2,0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該排放量是台灣1990年排放量的16%,濱南工業區的通過無疑是對馬英九總統節能省碳政策的當頭棒喝,更顯示當今政府價值觀的錯亂,國家未來的發展堪憂。

總之,此開發案不論從生態面、環境面、社會面、或經濟面來看,都問題叢生,唯一得利者只有開發業者,因此環保團體堅決反對此案的開發,也望政府三思。

2009年6月4日 星期四

從在廚房發現一隻蟑螂談起…

作者:郭金泉(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

當衛生局檢查五星級飯店廚房,發現一隻蟑螂時,衛生局稽查員一般會打飯店衛生不及格,因為廚房裡已經充斥蟑螂,這隻蟑螂只代表冰山的一角。飯店經理當然可不這麼認為!他會辯稱這隻蟑螂是來自飯店外,不小心被夾帶進來飯店廚房。他甚至會表演生吞蟑螂戲碼以示飯店絕對乾淨。稽查員和飯店經理只可能有一個對,但當我們接受其中一位的說法時,我們一定都會犯下另一種不可避免的錯誤。

以統計術語來說:當「零假說」(即假設現象是純機率,“沒有”其他特別原因)是事實,但經過研究後,研究者卻判斷它是錯誤的而拒絕它,這種錯誤就是型一錯誤(type 1 error)。

反之,當零假說是非事實,但經過研究後,研究者卻判斷它是正確的而接受它,這種錯誤就是型二錯誤。也就是說型二錯誤是「有卻被說成沒有」(“有”特定原因造成的事實現象卻被說成是純機率的問題)。

陸封台灣鮭魚是嚴重瀕臨絕種之瀕危物種。族群的小型化會造成滅絕風險提高的原因,大致可分成造成個體數變動(量變)的逢機因子,與造成基因劣質化(質變)的遺傳逢機因子。最新發表於Nature雜誌的研究報告更指出性別比率也是重要逢機因子,也就是族群裏雌雄性比失衡,會造成瀕危族群滅種風險提高,不容漠視。

鮭科魚類除非在繁殖季節雌雄才顯現第二性徵。台灣鮭魚雄魚幼形成熟(neoteny),所以即使在繁殖季節亦難分辨雌雄。1990年以降全球陸續有科學家報導水生生物因環境汙染而性轉換。

我研究團隊2006年即偵測到台灣鮭魚體內和其周遭棲地環境都充斥壬基苯酚,同時發現台灣鮭魚野外族群性比失衡。去年更開發出雄鮭魚專有性別分子標記,發現歷年台灣鮭魚野外族群性比失衡,且有兩尾台灣鮭魚的基因型和表型不吻合(亦即發生性轉換)。其中一尾基因型(XX)的台灣鮭魚原本應該是雌魚,表型卻是生產精液具有精巢的成熟雄魚。假如此尾異常的成熟雄魚(XX)和正常雌魚(XX)交配,則所有子代將都是具有XX的全雌後裔。我們將可預期下一代台灣鮭魚族群的性比將偏向雌性,最後族群雌雄比例終將懸殊,雌魚找不到雄魚配偶交配繁衍後代,族群產生阿里效應,終至滅絕。

對於台灣鮭魚這個燙手山竽,包括族群的性比失衡以及兩尾發生性轉換,環保團體當然認為「這是因為有某特定原因造成的。」主管機關會辯稱「這純粹是機率。」在此例的零假說是:台灣鮭魚因性比失衡而瀕臨絕種純是機率的現象。如果零假說為錯誤時,也就是台灣鮭魚瀕臨絕種不單是機率的現象、是由某些「特定原因」造成的。

但調查研究的結果,卻判定台灣鮭魚瀕臨絕種只是機率的現象,即接受零假說,那麼這個錯誤的判斷可能會造成某些「特定原因」得以免除責任,繼續排污荼毒,造成更多其他物種瀕臨絕種。這樣的判定錯誤,就是型二錯誤。

科學的理論研究常需要降低型一錯誤,但是保育台灣鮭魚等瀕危物種與探討公害現象時,需要下降型二錯誤。所以,在研究方法的設計上,就必須針對不同的需要而定。我們到底是(1)應該要避免型一錯誤,避免錯失武陵農場的產值呢?還是(2) 避免型二錯誤,避免這些環境荷爾蒙的風險一旦成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答案昭然若揭!

註:

1.「零假說」(Null hypothesis;Ho)與型一錯誤及型二錯誤

  根據研究結果的判斷
拒絕HO 接受HO
真實情況 HO是真實的 錯誤判斷(型一錯誤; type 1) 正確判斷
HO是錯誤的 正確判斷 錯誤判斷(型二錯誤; type 2)

2.台灣鮭魚:被誤稱為「櫻花鉤吻鮭」。

3.阿里效應(Allee effect):指族群密度低於某一門檻時,生育率會低於死亡率,而使族群進一步縮小,終致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