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近來協會辦公室旁的小巷子,忽然傳來機械的吵雜聲,原來是有人要來鋪馬路了。同仁質疑說,這裡前陣子才因為下水道工程而挖過且鋪過了一次,而且只是條供社區居民停放車輛的死胡同,不是條會因交通繁忙而易毀損的道路,為何不到幾個月,又要來鋪柏油?這不禁令人聯想到馬政府剛上台時就匆促提出的逾千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
這一千多億元的擴大內需方案,有583億元用來補助地方政府。檢視一份由網路流傳出來的一小部份補助明細,令人瞠目結舌的不勝枚舉,比如,台北縣市提出了許多道路修建工程,其中台北市有1.2億的水源高架橋「油漆美化」工程,台北縣有7.261億的道路「路面品質」提升計畫;宜蘭縣提出了一個1千萬的公廁、基隆市提出了好幾個2千萬的里民會堂「美化整建」工程;桃園縣要蓋一棟2.5億的「消防局局本部」辦公大樓,以及2.42億的「兩蔣文化園區」環境改造計畫工程。
由此可見,這一千多億的擴大內需經費,有許多被無意義的揮豁掉了,而且得利的只是少數人,一般人民得到的卻是馬路挖挖補補、水泥工程敲敲打打的不勝其煩。在人民對前總統來源流向不明朗的7億元都已不能忍受的情況下,對於這種恣意揮豁人民血汗錢的施政,豈能忍受?這種以擴大政府支出、企圖活絡經濟的政策,在「閉鎖」的金錢流下,只是強化了這個社會的貧富不均,讓地方「有力」人士更加「有利」。即使經濟因此成長了0.5%,普羅百姓仍得辛苦面對全球的不景氣,以及國內政壇的汙煙瘴氣。這經濟成長率的數字,難道可以反映人民的真正福祉嗎?
這波全球不景氣,反映的是資本主義長期以來漠視的一個問題:成長的極限。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類不可能一直無限制的成長下去。當中印這兩個人口大國,都想要美國式的生活時,必然推升了自然資源的價格,從而抑制了各國的消費,而消費是現代經濟運轉所依賴的動力。在消費不振、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從而戳破了美國房貸市場的泡沫,而讓全球經濟深陷泥沼。在這種背景下,馬政府在上台前,吹牛不打草稿喊出的「633」口號,是必然難以兌現的目標,如果要強加兌現,反而可能讓國家前景更加慘淡。
不管近年來的能源與其他資源的上漲,有多少人為炒作的成份,但在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種種威脅下,這的確是個重新思考人類發展的重大時刻。如何從現在這個以刺激消費來支撐全球化大量生產的無解經濟,轉向一個自給自足、互助合作、與自然共生的小而美經濟,不僅需要每個人緩下盲目的腳步慎重思考,更需要透過公眾的討論,來營造共識,並進而採取行動。
可惜馬政府上台後汲汲於閉起門來的資源「分配」,劉院長甚至說稅制改革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為優先,公平正義次之,完全忘了2,500年前孔子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請馬政府多為普羅大眾著想,如何營造一個公平正義的永續社會,莫再以拼經濟為名,將多數人的經濟犧牲,換取少數人的經濟提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