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這是什麼海洋國家?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秘書長)


數百年前,葡萄牙人在航向日本的途中,望見台灣這麼一個龐然大島,不禁嘆道:「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我們也洋洋自得於這個封號。執政黨更認為台灣四面環海,是個海洋國家,要海洋立國。在行政院永續會制定的「台灣21世紀議程」中,更要以「永續海島台灣」為中心,要建立台灣的永續未來。然而,如今我們若坐船經過台灣海峽,看見的美麗之島,從裝置藝術的角度來看,或許依然美麗,只是從北到南,多出了一根根的煙囪而已。但我們還能稱之為海洋國家嗎?

在經濟部的規劃或推動下,台灣的西海岸一塊一塊地變成了工業區。以最早的工業城高雄市為例,從高雄市中部到南部的海岸,分別有高雄加工出口區、前鎮儲槽區、臨海工業區,再往南為高雄縣的林園工業區,上下連成一氣。整個高雄市的海岸線只剩下區內已有大型工業區的楠梓、做為海軍基地的左營以及有壽山盤據在海邊的鼓山等三區的海邊未被染指。其他縣市如桃園、台中、彰化、雲林的海邊,也都有大型的工業區。雖然從實際佔地來看,這些工業區只是點綴台灣西部海岸線而已,但其不僅阻撓當地民眾親近海洋,奪走了當地漁民的生機,更以有形無形的污染,實質陸封了台灣。

以最近因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電廠排名第一而躍上國際版面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來說,雖然只在大肚溪出海口北側的台中港工業區佔了281公頃的面積,但其污染範圍卻是佔地面積的好幾倍。根據環保署報告,中部空品區與雲嘉南空品區的空氣品質相當,是僅次於高屏空品區的惡劣。92年度中部空品區的硫氧化物排放量有將近一半(43.6%)來自台中電廠,氮氧化物則有22%來自台中電廠,可見其對當地空氣品質的嚴重影響。除台中電廠的貢獻外,台中港區還有中龍鋼鐵等工廠,排放了不少的有毒懸浮微粒。在這些煙囪的夾擊下,在台中港一帶的乘風快意成了「乘毒惡夢」。

而行政院極力想以台塑大煉鋼廠及國光石化的設廠予以陸封的雲林縣,更是令人哀悼的縣市。在經濟部的大手一揮下,目前的雲林海岸線已約有一半成了台塑石化王國的國土,每年排放將近全國1/3的二氧化碳,還有各式各樣的揮發性有機物與其他空氣污染物。

近日,其電廠排放的廢水更「合法」地改變了附近海域的酸鹼度,原因是該廠領有雲林縣府核發的稀釋許可,而將排煙脫硫的酸性廢水直接與冷卻水混合稀釋後排入大海,因此還得勞駕環保署與之「協調」,拜託該電廠能夠先將廢水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後,再與冷卻水混合排放。

這已是實質的王國,其環境成本外部化的惡果由我國民眾與生態系眾生承擔,而其因外部化與我國補貼而成本得以降低的油品與其他石化產品的外銷,則為台塑王國賺進了大把的鈔票。然後我國政府還想把雲林縣所剩不多的寶貴海岸割讓給該國,讓其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完全不以國家長遠發展與全民利益為考量,更完全沒有海洋保護的概念,這算什麼海洋國家?

備註:

台中火力發電廠廠長在回應台中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一的新聞中,有提到:「台中火力發電廠一年發電量為419億度,佔全台發電量的20%,每年燃料使用量為1,700萬噸,因為發電量大,自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不過,如果是分為2個電廠,就不會有這樣的情形,他也強調,台中火力發電廠的效率相當高,每度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88公斤,比其他國家的火力發電廠要低。」對於此點,本協會特別計算了一下,看看台中電廠的發電效率是不是「相當高」。算法如下:

1公噸煤炭的熱值約為7×10^6千卡(另環保署空污費網路申報及查詢系統網站中指出進口煤炭熱值約為:6.4×10^6千卡),因此1,700萬噸煤炭燃燒後所放出的熱量為1.19×10^14 千卡,相當於1388.3億度電(1,000千卡=1.167度電),而台中電廠只發出419億度電,所以其發電效率為419÷1388.3=30.18%。如果以1公噸煤炭的熱值為6.4×10^6千卡來計算,其發電效率也不過33%。

這種程度的發電效率對於這種傳統火力發電廠來說,只能算是正常水準,不能說「相當高」,台電的說法只是跟同級的電廠相比。比較好的火力發電廠,比如氣化複循環發電(IGCC),可達到43%,未來更可提升至52%。

所以台電不應該再花大錢在靠台中電廠附近的彰濱工業區興建彰工火力發電廠,而是想辦法更新這座有10部機組的台中電廠及其他既有的火力發電廠,以提升其發電效率,同時將因此省下來的興建或操作經費,用來鼓勵民眾節能以及發展再生能源,如此將可降低大量的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減少燃煤等化石燃料的消耗,一舉數得。

另外,一個以外食生活為主的單身漢,每天用電約3度左右。因此若每度電排放0.88公斤的二氧化碳(體積相當於0.5立方米),則其每天因用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達2.64公斤(約1.5立方米)。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並不僅止於用電方面,交通工具、空調設備、垃圾處理、乃至於日常生活用品的製造等等,幾乎衣食住行所需,都會產生溫室氣體及有害氣體,因此,唯有朝「清潔生產」與「資源再生」的方向努力邁進,才有美好的未來可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