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代步工具選擇

作者/周晉澄(台灣大學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

昨天從學校騎著腳踏車回來,經過車庫時瞄了一眼那輛躺了五個多月的車子,腦中瞬時閃出是不是該清理這輛車子了。

這是一輛耗油的老車 – 福特2000休旅車,還可以動,當時就是引擎有些問題將之擱置在車庫裏,一轉眼就近半載了。十年前的農曆年前,我與內人正愁著無法將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帶回老家過年,只好由年近七旬的父親經過北宜九號公路來載我們,心裡是很愧疚的,所以也就趕快買了這輛可以容納出門細軟的代步工具。

隨著孩子大了,車箱的使用容量逐漸減少了,輕便簡服已是我們的寫照。過去我天天開著這輛車上班或出差,最近兩叁 年來,似乎公車與捷運路線變得比過去方便多了,早就在想少製造些污染、多使用些大眾運輸工具,是不是可以更綠色環保呢?半年前給自己提供了藉口。

這幾個月來,不是搭公車、捷運就是騎腳踏車上下班。如果是搭公車或捷運,用在路上的時間沒有增加多少,把等車、走到候車亭的時間與從家裡開車到台大再找到停車位的時間及走到研究室的時間相加減,似乎真的沒差別。如果是腳踏車呢?由於是下坡的關係,大概十之八九都比開車快,不過下班就剛好相反了。所以就時間的使用而言,整體來說各種上下班方式都在容忍誤差之間,也就是說沒有統計上的差別。但是在交通花費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與公車或捷運相比,一個月油錢可以減少2-3千元,台大校園每個月沒有保證停車位的停車費700元,我太太說如果將車庫車位租給鄰居,每個月又可以多得2-3千元,再加上車子的各種稅、保險、維修,這樣算下來每年可以減少近六位數的錢。可以是小孩不錯的教育基金來源。

不開車的話,用在走路的時間較過去多了很多,全程騎腳踏車都是在運動,身體能量的使用較有轉換的方式,也就是餘熱的堆積較少,比較不會有”中年堆肥”的現象出現;所以說基本上屬於較健康的上下班方式。居住在台灣都會區的居民都知道,城市空氣污染非常嚴重,污染物在盆地的累積很快、消散很慢,因此對城市居民健康有威脅的。台北市更是如此,每天有百萬輛以上的各型機動車輛在排廢氣,大家少開一點車,對空氣污染的改善多少有一些效果,這幾個月來自己覺得在做好事。

那就持續這樣好了,我不是就比較健康愉快呢?我的答案並不是這樣的。雖然肌肉有比較結實,但是我的身體並沒有比較健康,尤其呼吸系統變得比較脆弱。每當我騎著腳踏車或是等公車時,我就覺得我為了換取台北市的清新空氣在犧牲,那就是將我的肺當作空氣濾清器來幫助雜塵與廢氣的清除,其中還包括濾除了汽機車尾氣排放的眾多有毒物質,也有不少的多苯芳香致癌物。所以經過五個多月後我並不高興,癥結在於有太多車了,政府也沒有拿出實質可以降低車輛成長的措施,也不給予行人與腳踏車族多一點的尊重。

最後我想那輛污染較大的老車是該淘汰了,我不是高官貴人有配車階級,因此是否要繼續當不開車族還是換輛低污染的車呢?仍然舉棋不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