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9日 星期四

營造沒有障礙的行走空間

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日昨我在沙鹿火車站,看到一位六七十歲的阿伯,背著一個包包,手上還拖著一個行李箱。從剪票口到月台,要下一道樓梯,再上一道樓梯。他走的很艱辛,甚至把行李箱的把手拉斷了。我望著那一排階梯,想像如果有一道斜坡,或是有一個升降梯,就可以協助他走得更舒暢。

台灣的建築及空間,是非常不友善於坐輪椅、拿拐杖、扛行李、搬貨物、拖菜籃、推娃娃車的人。曾經有一位殘障聯盟的朋友告訴我,他搭乘火車,在台北車站上車沒問題。但是,他卻沒辦法到其他站下車出站,因為階梯沒辦法走;出站口又太窄,輪椅出不去。平時,我們一般手腳運用自如的人,可能無法體會輪椅族的辛苦。然而,社會進步的指標,不就是在於其是否只照顧到少數人的權利,還是能要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給每一個人民嗎?

走在人行道上,變電箱、郵筒、垃圾桶、電線桿、路燈、樹木等矗立在窄窄二、三公尺的空間裡。正常人走路時,都要小心不要撞到它們。但輪椅族的困難更大了,他們上不了人行道,因為沒有斜坡方便他們上下;即使上了人行道,往往被公家或私人的設備器材擋在路上,無法順利前進。於是,輪椅族都是走馬路,在車道上與摩托車、汽車爭道而行,險象環生。

在很多公共場所,例如學校、圖書館、政府機關、醫院、電影院,我們也有很多不利於行走的硬體規劃。當我們不採行「無障礙空間」的設施,有身體障礙需求的民眾,就不會去這些地方,因此,不友善的空間會阻止某些族群的親近。有些學校的領導人沒有「無障礙空間」的概念,他們會說,我們學校沒有殘障的學生,所以不需要「無障礙空間」的規畫及設施。其實,這就是一種剝奪有障礙者的學習環境。當你不提供時,他們怎麼會來呢?

很多身體有障礙的人,都不是出生就帶來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可能會發生跌倒、車禍、工作傷害,甚至逐漸老化,關節損傷,雙腿不良於行。我們都需要無障礙的環境,不要因為我們「現在」不需要,就不去重視這個問題。

當我們開始檢視週遭的有障礙空間時,我們就可以向相關單位提出改善建議,提醒他們的設施不妥適的狀況,可讓更多友善空間被規畫出來。當台灣變成沒有障礙的行走空間,人的尊嚴和尊重就被營造出來,大家就會感到更幸福加分吧!

2006年6月20日 星期二

高產值產業是台灣的未來嗎?

周晉澄,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

誰在幫高科技產業納稅?

台灣有沒有自己獨特發展的產業?以政府近年來獎勵優惠與補助而言,似乎很希望藉由這些措施扶植特定領先全球的龍頭產業,兩兆雙星也就因應而生。其中首先登上檯面的是半導體晶圓產業,如台積電與聯電,雖然是科技業,但仍脫離不了代工的層級,還好附加價值尚值得稱許,如台積電的年獲利率大概約在35%至40%之間,不過其93年營所得繳稅,在政府保稅優惠與租稅減免下,有效稅率為0.3%;所以反過來說,是納稅大眾節衣縮食的飬養,它才能存在的,因此所造就的科技新貴應該要感激台灣所有黎民才對;另外糟糕的是,聯電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資助了中國中芯的成長,搶食著台灣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較具獲利的產業,實在是愧對台灣人。

光電面板產業的背後:不賺錢、耗資源、高污染

光電面板產業也是近幾年政府扶植的重點,也是以產值破兆的另一顆閃爍耀眼之星。沒錯,台灣主要面板業者在2005年產值達7141億元,2008年產值將破兆,不過2005年五家主要面板業者的總稅後淨利卻是負的,就是說面板業用了很多很多的資金,結果是賠錢的;不但如此,這還未算上保稅優惠待遇,所以對所有台灣人而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吧,那麼談談較賺錢的友達這家面板大廠吧!其2001年到2005年五年間的年獲利分別為-17%(負數)、11%、16%、17%、7.4%,今年(2006)第一季為7.4%,第二季預期更差,獲利持續下修,前景並未看好,而且明顯低於前述的台積電,更不要說如IC設計聯發科的近50%。繳稅?僅0.68%。這些資料顯示,儘管台灣自誇是國際面板龍頭,但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貨卻是不爭的事實。面板業也是高級代工業,硬是要說是高科技業,是有些太過抬舉。面板業除了用了大量資本外,還需要用大量的水、酸鹼液及有機溶劑。換句話說,面板除了不是真正的高獲利的高科技業外,它更是一個消耗資源,並且產生高污染廢水與廢氣的不永續產業。

打破拼經濟的迷思:人更快活些?土地更永續?

這些年來政府與民間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拼經濟;那麼努力的拼經濟後,大家有沒有快活些?答案是沒有!除了每人淨所得沒有改善外,恐怕更糟的是,首先立即犧牲了永續的綠色環境,同時也喪失了綠色產業,更是傷害了人民的健康。終歸一句:如果不思考永續獨特的本土產業,台灣就只能選擇沉淪與滅絕。請沖昏頭的權貴再好好的三思吧!趕快找回過去支持台灣發展的中小企業及不需高耗能與污染的綠色產業,好好永續的經營台灣!

高產值產業是台灣的未來嗎?

周晉澄,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

誰在幫高科技產業納稅?

台灣有沒有自己獨特發展的產業?以政府近年來獎勵優惠與補助而言,似乎很希望藉由這些措施扶植特定領先全球的龍頭產業,兩兆雙星也就因應而生。其中首先登上檯面的是半導體晶圓產業,如台積電與聯電,雖然是科技業,但仍脫離不了代工的層級,還好附加價值尚值得稱許,如台積電的年獲利率大概約在35%至40%之間,不過其93年營所得繳稅,在政府保稅優惠與租稅減免下,有效稅率為0.3%;所以反過來說,是納稅大眾節衣縮食的飬養,它才能存在的,因此所造就的科技新貴應該要感激台灣所有黎民才對;另外糟糕的是,聯電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資助了中國中芯的成長,搶食著台灣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較具獲利的產業,實在是愧對台灣人。

光電面板產業的背後:不賺錢、耗資源、高污染

光電面板產業也是近幾年政府扶植的重點,也是以產值破兆的另一顆閃爍耀眼之星。沒錯,台灣主要面板業者在2005年產值達7141億元,2008年產值將破兆,不過2005年五家主要面板業者的總稅後淨利卻是負的,就是說面板業用了很多很多的資金,結果是賠錢的;不但如此,這還未算上保稅優惠待遇,所以對所有台灣人而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吧,那麼談談較賺錢的友達這家面板大廠吧!其2001年到2005年五年間的年獲利分別為-17%(負數)、11%、16%、17%、7.4%,今年(2006)第一季為7.4%,第二季預期更差,獲利持續下修,前景並未看好,而且明顯低於前述的台積電,更不要說如IC設計聯發科的近50%。繳稅?僅0.68%。這些資料顯示,儘管台灣自誇是國際面板龍頭,但是不賺錢甚至是賠錢貨卻是不爭的事實。面板業也是高級代工業,硬是要說是高科技業,是有些太過抬舉。面板業除了用了大量資本外,還需要用大量的水、酸鹼液及有機溶劑。換句話說,面板除了不是真正的高獲利的高科技業外,它更是一個消耗資源,並且產生高污染廢水與廢氣的不永續產業。

打破拼經濟的迷思:人更快活些?土地更永續?

這些年來政府與民間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拼經濟;那麼努力的拼經濟後,大家有沒有快活些?答案是沒有!除了每人淨所得沒有改善外,恐怕更糟的是,首先立即犧牲了永續的綠色環境,同時也喪失了綠色產業,更是傷害了人民的健康。終歸一句:如果不思考永續獨特的本土產業,台灣就只能選擇沉淪與滅絕。請沖昏頭的權貴再好好的三思吧!趕快找回過去支持台灣發展的中小企業及不需高耗能與污染的綠色產業,好好永續的經營台灣!

2006年6月13日 星期二

休旅車風潮的省思

作者:江慧儀﹝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最近媒體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關切休旅車的暴增,指示相關單位檢討改善,以降低高耗能休旅車風潮對環境生態帶來的負面影響,近年來休旅車的風潮,確實值得吾人深切省思。

一般所稱的RV、SUV、Minivan等休旅車,自1998年以來,成長極為神速。由大街小巷休旅車的馳騁,可知一般。國內休旅車的數量由1998年的3.62萬輛,成長至2005年的18萬輛左右,而休旅車佔整體汽車市場的銷售率,也由1997年的6%,大幅提昇至2005年的30%以上。這股休旅車的風潮,與日本於上世紀末休旅車的大行其道,情況相似。休旅車係美國於1980年製造,當時並不盛行,卻於1990年代 ,獲得逆轉,主宰著美國新車銷售市場,而汽車製造廠於歐洲所推出較小型的休旅車,其銷售量於1998至1999年間成長達26%,此可謂風水輪流轉,然政府未能及時掌握「風潮」,預作因應。

依據環保署公佈2005年的三低環保車排行榜,於608種車款中,計12款入榜,休旅車則沒有一款入榜。三低即低廢氣排放,低噪音及低油耗。除此之外,休旅車與一般汽車相似,使用石油燃料,帶來環境生態、民眾健康與社會公平等諸多問題,不僅威脅個人的生命財產,更造成國家資源的大量損失。台灣大部份縣市,其轄區內之大眾運具使用比例,皆低於7%。欠缺有效率與方便普及的大眾運輸系統,造成社會弱勢族群「行」的不公平,他(她)們可能是太年輕,太老或經濟上無法使用私人機動車輛。再者使用石油所產生的空氣污染與二氧化碳,也會影響吾人的健康與全球氣候變遷。另外報載最近美國猶他州大學的研究,依據1998年2003年該州的肇事資料與兒童受傷紀錄,休旅車對兒童造成重傷的機率,比一般車種要高2.5倍。

難道我們就完全不使用休旅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值此油價高漲且居高不下的年代,對於私人汽車的使用,真是政府與民眾拿出行動的大好機會。例如,在全國二氧化碳減量計畫,本諸政府一體的施政作為,各部會對於私人機動車輛的具體政策與措施為何?中央大量投資於大型交通建設,但投資各縣市內大眾運輸的金額,似乎不成比例。針對各縣市內交通擁擠與有限的道路空間,發展與強化地區大眾運輸之營運,建立多元且適當的綠色交通系統,更能貼近民眾生活的需要。一般民眾,則可以考慮優先使用大眾運輸,或者使用較小型的環保節能車。

地球只有一個,愛護這位共同的母親,人人有責。藉著休旅車所引發的關切與省思,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共同關懷與愛護環境,不能再讓我們共同的母親,獨自呻吟與哭泣。

2006年6月10日 星期六

環境日的省思

作者: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

我們的環境有變得比較好嗎?

1962年美國的瑞秋卡森女士出版「寂靜的春天」。她提出化學物品的泛濫使用,使得大地生態遭受破壞,在春天裡,再也不能聽到輕脆的鳥鳴聲,於是,寂靜在春天裡擴散開來。瑞秋卡森的呼籲如暮鼓晨鐘,敲響疼惜環境的每一個人心。在1990年起「地球日」活動不斷的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以「地球只有一個」為號召。這是第一個全球規模的環境會議,通過「人類環境宣言」列舉二十六項原則,成為其後世界環境保護制度的基礎。其第一原則即是:「人類擁有自由、平等與足夠生活條件之基本權利,其所處環境之品質必須容許生活之尊嚴與福祉。人們也有為自身及後代子孫而保護、改善其環境之莊嚴責任。任何助長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殖民或其他形式的壓迫及外國統治等之政策,應受譴責且必須消除。」

由上觀之,環境權是人權的一部份。人類對於生活、後代、種族、國家主權都應有權利。台灣是世界的一份子,在環境人權上自是不能置身事外。1987年台灣環境保護署成立,而到2002年我們才有「環境基本法」,明訂6月5日是「台灣環境日。」

在環境的議題上,每個國家所遭逢的狀況都是相似的:空氣不夠乾淨、水質水量不能充分使用、垃圾沒有妥善處理、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導致物種消失、能源使用危機、資源分配不足…。延伸到人的權利,就牽涉到公平正義的原則。強勢的人、族群、國家能否將不喜歡的東西,推擠到弱勢者的生存空間?或是奪取弱勢者的資源,使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強勢者把整個資源利益為我所用,讓弱勢者困守自己所擁有的一寸空間!

要把弱勢者團結起來,才能對抗強勢者的巧取豪奪,世界才能和平共處。形成「夥伴關係」或許是一個美麗共生的境界,但是,如果雙方價值、地位、資源皆不對稱,這夥伴關係的維繫,也是會岌岌可危。弱勢和強勢是相對應的關係,弱勢者更要發揮團結的力量,勇敢的拒絕違反公平正義的事件。唯有自已發聲,別人才聽得到。

台灣這二十年來,表面上污染已漸受控管,但是更深層的污染卻令人憂心。湖山水庫的水是要引給大財團使用;面對溫室氣體的減量要求,台灣卻仍要興建八輕及大煉鋼廠。我們維護生存、生活、生態的基本環境權利,不是只思索現代人的需求滿足,也要考量我們到底對其他人及其他物種造成生命需求的壓迫。

營造美麗的現在,才有美麗的未來。

台灣要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