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日 星期二

零廢棄,解救中毒的大地!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近日有媒體推 出『中毒的大地』系列報導,說明掩埋場的危害;同時環保團體也偕同一些反對掩埋場興建的社區居民們,向環署陳情,並致贈一瓶烏黑的掩埋場滲出水,希望全面體檢掩埋場,並要求掩埋場退出山坡地,掩埋場不論面積大小一律均需環坪;而環保署長也當場予以正面回應。其實掩埋場對土地的傷害早已不是新聞,否則當初環署也不會去大力推動焚化爐的興建;然而焚化爐仍不能免除於掩埋場的需求以及如戴奧辛等二次污染的問題,尤其是劇毒灰渣不當處置或再利用所造成的危害,不下於掩埋場。因此在焚化與掩埋之外,我國應儘早邁向第三條路:零廢棄,方是正途。

然而,或有人質疑零廢棄的可能性;而環署也很心虛地設定於2020年時才要將垃圾減量75%;更有不少地方政府仍相當依賴焚化與掩埋來處理廢棄物,對零廢棄政策持觀望態度,遑論積極規劃零廢棄的行動方案。在全國大部分人仍消極面對這迫切問題的此時,不妨讓我們來看看印度最近的一篇報導。

2003年時,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執行「都市固態廢棄物管理與清理條例2000」(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nd Handling) Rules 2000)中的條款,以確保該國城市成為零廢棄的城市。因此,在每天垃圾產生量幾乎等於兩個台北縣的德里省,他們於2003年底開始規劃一個零廢棄社區,並得到市政當局、民眾、與公民團體熱烈的積極參與,同時他們也鼓勵清除業者及家庭雇傭的參與。終於他們選擇了德里南部一個人口稠密的社區Sarita Vihar,實施零廢棄策略。

他們先以60戶的示範區開始,示範分類回收與有機質堆肥的做法。他們堆肥的方法很簡單,用不著像台塑所標榜的先進設備,而是找一個凹坑(台灣各地的掩埋場可以很容易轉變成堆肥場)倒入廚餘等有機質,然後灑上牛糞尿與含有微生物的生化除臭劑,再蓋上麻布(Jute sheet)即可。一個月後,該示範區的成效卓然,不僅當地的居民希望繼續執行計畫,該示範區的做法也成功地複製到其他社區,六個月後,Sarita Vihar就成為德里的第一個零廢棄社區。

類似的故事也在印度的其他地方發生了,而他們達到零廢棄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要求民眾務必把廚餘等生物可分解的有機質與其他垃圾分開,如此其他垃圾就不會有發臭以及因髒汙而無法回收的問題。因此基本上每戶只要兩個桶子,一個放可堆肥物,另一個放可回收物(不可堆肥的垃圾大多是可以回收的),再配合後續進一步的分類,如此就可以很容易達到零廢棄的目標。

因此,能不能達成零廢棄,決定於是否即知即行(當然也要有正確的原則與策略,如生產者延伸責任制、污染者付費等)。零廢棄絕對是個全民運動,政府要有決心,民眾要能配合。別忘了,焚化廠與掩埋場周邊居民的痛苦不安,每個丟棄垃圾的民眾都負擔了部份責任;而要徹底救贖他們的痛苦,則在政府與民間具體的零廢棄行動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