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邁向2012里約地球高峰會

作者:林子倫/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助理教授

自1972年召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以來的第五次地球高峰會,預定明年(2012年)六月於巴西里約開幕,預計將有數萬名來自世界各地 的政府官員、學者專 家、民間團體以及企業代表參與,共同檢討二十年前在巴西里約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各項協定的執行現況,並提出永續發展策略與制度改革的具體行動方案。

過去二十年,人類面對的全球環境挑戰未曾稍歇,包括能源與自然資源的耗竭、全球氣候變遷的威脅、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以及南北貧富差距的擴大,許多的環境問題深深地糾結在政治與經濟的網絡中,凸顯了面對永續發展這項人類共同願景所顯現的集體焦慮與困境。

從許多方面來看,永續發展是一個成功的概念突破,它強調改變成長的品質,將環境負荷納入整體決策考量之中,使環境與發展的衝突,看似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永續發展」一詞遂成為各方政經勢力妥協下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國際環境協商與對話的新平台。

然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應兼籌並顧的「通吃」作法,只是一廂情願,現實上不容易做到。根據統計,自從里約高峰會後,共有超過三百個不 同的永續發展的定義被提出。此種概念上「創造性的模糊」,讓永續發展的理念成為各說各話、各取所需的局面。概念上的模糊,或許有助於永續發展成為各方普遍接受的環境理念,但 也成為執行面上最大的致命傷:永續發展常常被簡化成「永續成長」的代名詞,而忽略了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依此邏輯,即有研究指出,如果要讓中國十三億人口 都達到美國今天的生活水平與消費型態,需要三個地球才有可能!

2012年的里約地球高峰會將是一次歷史的機會,讓我們重新反思永續發展在概念上與實踐上的困境。然而,最近剛落幕的高峰會預備會議的 協商,仍然無法 就明年大會重要的文件「永續消費與生產十年框架計畫」達成協議,顯示了目前的國際環境機制在處理南北半球權力與貧富不均問題上的侷限。面對全球化趨勢的深化,如何在政策與制度上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建構一個符合公平正義的全球環境治理(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的機制,以促成「我們共同的未來」理想的實現,將是明年里約地球高峰會嚴峻的挑戰。

本文刊載於6月 6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