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培養台灣災難處理高手

作者:陳曼麗(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莫拉克颱風帶來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屏東、高雄、台東災情驚人。隨後十月芭瑪颱風在宜蘭,災情雖不大,政府卻一天四次公布停上課,家長學生作息大亂。台灣面對變化的能力,有些銹鈍了,這會令人對這個國家失去信心,好像手忙腳亂,怎麼出招都錯!

計畫比不上變化。每個主管都知道,工作要有計畫,計畫越周詳,執行績效越良好。但是碰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計畫就要有替代方案,不是一套劇本走到底。執行人員,看到苗頭不對,就要儘速將真實情形向主管報告,並要提出解決方法的建議。如果事情緊急,先快速去做,做好再報告。現在的電話、手機、簡訊、網路傳輸功能完備,速度快速,要告知別人什麼事,根本不必找到人,說到話。

分層負責,工作責任分明,平時依序分工,緊急情況十八般武藝就要上陣。有些事對你是緊急狀況,但對另一個人而言,卻是正常的事務。例如,家裡有人突然休克,緊急叫救護車來,來的人嫻熟任務,輕輕鬆鬆就把病人,緊急送到急診室急救。對訓練有素的人而言,急救不是突發事件,而是平常就在處理的工作事項。

所以,我們現在要訓練的人,就是要能夠處理緊急狀況的高手。平時大家都訓練基本知識,碰到何種狀況,如何處理。狀況不同,處理方式也不相同,而非只有一套劇本。如果台灣會操作的人越多,確實可以執行應變緊急狀況的能力,那麼「緊急」就變成「平常」。既是篤定的平常事,碰到緊急狀況,只是把平常訓練的能力發揮,頂多就是加快速度,以及工作量多幾倍而已。在緊急時,大家不要休假,等事情做到緩和時,大家再休假。

現在台灣企業這麼強,管理工作已經進步到「零庫存」,且可供應全球市場,這就是規劃嚴謹,不出差錯,時時都在練兵,習慣成自然,控管成功。台灣各地都在進行社區營造?營造什麼?就是要建造一個安居樂業,人人安全又健康,家家安全沒災難。這應該可以說是「零災害」的目標吧﹗

有時領導人要放手,不需事必躬親。如果團隊夠強,分層負責,既迅速又確實。但是領導人要懂得所有的狀況,這樣他/她才能在有異常時,瞭解發生什麼事,要如何緊急處理,出招正確。在太平時期做事,高低看不出來;在緊急時間,其差異度就可以分辨得出來了。

用長期歷史看事情,天下好像有一個邏輯在運行,似乎沒有什麼新鮮事。但若以日日、月月、年年來看,身處其間,就會知道其變化端倪。尤其過去百年來人類活動已造成全球暖化,即使我們可以阻止進一步的暖化,未來仍必須面對過去與現在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氣候變遷,更劇烈、頻繁的暴風、洪水與乾旱將接踵而來。如何培養政府機構與人民成為處理這些極端氣候事件的高手,將是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重要一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