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以風生水,改變澎湖風水

作者:郭金泉(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教授)

澎湖是台灣唯一島縣,擁有碧海藍天,標榜是台灣的夏威夷。觀光旅遊人潮是帶動澎湖商機的主因。但是澎湖要永續發展,首先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觀光旅遊對澎湖環境的負面衝擊--用水之競爭、衍生的垃圾和消耗生物資源這幾個問題。本文主談用水。要如何突破澎湖缺水困境,只有往開源節流的方向努力。

開源方面:目前台灣自來水價每噸10元,興建水庫每噸成本約為20元,興建台灣海峽海底管線成本每噸約為158元,而由台灣運水每噸成本為160元,澎湖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場日產1萬公噸的水量,每噸約新台幣40至60元。

澎湖四面環海,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卻無河流可供取水或攔截興建水庫。因此,除了從台灣送水過來以外,只有海水淡化一途。海水淡化,用不著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只需要符合當地的需求,應地制宜。海水淡化廠也不會如水庫般強迫當地住民遷移,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或大幅改變地形地貌;但其對生態環境,並非毫無影響。

目前澎湖縣生產的海水淡化水,每噸耗電量3.5度、排放二氧化碳量0.6公斤,常被抨擊為高成本、高耗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之取水方式。且排放鹽份極高的鹵水至海洋,衝擊海洋生態,影響當地居民的漁業經濟活動。

其實鹵水除了可以提煉貴金屬「鈾」,又能發展鹽田觀光,帶動高科技產業發展(例如台鹽開發的一系列美容用品,販賣天然海鹽包,供食用及溫泉泡澡)。現在市售的食鹽,含有99%氯化鈉,提煉自海水淡化濃縮的海水(以真空式製鹽機,65度的超低溫)之天然海鹽,則含豐富的礦物質、氯化鈉僅佔89.6%。海水溫水泡澡非常有益健康,如果以長壽、養生、健康溫泉SPA作號召,在澎湖旅遊淡季,即冬天寒冷季節時推出,可能會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尤其是銀髮族,願意長期滯留(long stay)在澎湖休閒。

在海水淡化製水成本中,能源開銷佔極大的比率,因此設立海水淡化廠時之能源問題,將是海水淡化廠具不具競爭力之關鍵,而澎湖的風場,則可提供海水淡化既便宜又低碳排放的能源。由於澎湖地區冬季的平均風速每秒達到6公尺以上,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春、夏季,風速每秒也在3公尺以上;而風機在風速每秒2.5公尺即可啟動運轉產生能源,也就是說風機在澎湖幾乎全年都可以運轉,因此風力發電在澎湖有極大的潛力。

單以在澎湖中屯的8部風機為例,每年即可產生發電量約2千萬度,若以能源效率較高的海水淡化技術(每噸耗電量約1.6度),平均每日約可製淡水3萬公噸,其中冬天可日產5.4萬公噸,即使夏天風速最弱時,亦可生產1.6萬公噸淡水,占縣民日需用水2.5萬公噸的三分之二。由於水可以儲存,冬天多餘的淡水,正好可以救濟夏天需水之孔急,解決水荒,降低離島海水淡化的成本。

據說台灣自來水公司正籌劃興建吉貝500公噸及澎湖另一座4,000公噸的海淡廠。若其能源可由風力發電來提供,鹵水也可加以利用,則海水淡化的環境衝擊將可顯著降低。然而,突破澎湖缺水困境仍應優先考量各式節水方式,以總量管制,而非一昧興建海淡廠。

節流方面:澎湖地勢平坦呈無河流的地表。由於澎湖縣地區目前沒有污水下水道,故污水都是排入水溝直流大海。若將這些污水改排入野地,使成為溼地,利用溼地的生態系來處理這些廢水,處理過後的水可再利用(如灌溉),則不僅可彌補水資源的不足,更可創造豐富的溼地生態景觀,對當地的農漁產業將有正面助益。其次汰換老舊之自來水管線以免水源漏失、灌溉用水採暗渠避免蒸發,並以噴霧方式灌溉節省用水、興建省水省能源環保雙管線建築設施(即飲用水與家庭用水分離)等,都能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但願以風生水,以環保永續方式改變澎湖風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