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蓋不完的選舉高速公路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上週環保署召開「蘇花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主張興建的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全程坐鎮「監督」,最後在會議不公正、主席張子敬強力主導之下,決議將建議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蘇花高興建案,而且將蘇花高切成山區與平原兩階段,以蘇澳到崇德間的山區路段為優先。

這項決議一出,立即遭到環保團體重砲批評,主管環境影響評估的環保署,以專業中立為名,將最後建不建的決定權推給政治人物,甚至是總統大選後的新政府再做最後決定;而應當為政策方向負責的行政院與兩黨總統候選人,又都一致表示要「尊重環評」,環評通過就興建。事實上,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早在八十九年即已通過,目前審查的是交通部為求路線調整而提出的環評內容變更申請,沒有過不過的問題,因此環委若基於專業認為蘇花高不該興建,只能不斷要求補件再審;然而當蘇花高的規劃已經與八年前差異甚大時,全案實應重做環評。

原該固守專業的環保署被民意代表綁架,為趕在大選前兌現陳水扁宣示的「任內一定興建蘇花高」的支票,而政治人物又不敢為政策方向負責,為了選票兩邊都不敢得罪,只能模模糊糊地打太極假裝「依法行政」,在該專業的不專業、該負責的不負責之下,「有條件通過」就是不負責任的表面「妥協、折衷」而已,在政治決策黑箱中,選舉高速公路早就是既定方向。

一個小小的台灣,竟然需要快速的環島高速公路網,北宜高惡果顯現後,蘇花高爭議繼續,蘇花高通車後,研議花東段也要接著做,之前還傳出要蓋穿越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南橫高速公路,以及國工局力推的中部橫貫高速公路,號稱要貫通亞洲第一長的「能高隧道」。高速公路是速食政見,算得出預算、看得到硬體,就算是政績;而在惡質的政治壓力下,不問專業的環境評估,則淪為為政治解套、解消環保疑慮的工具。

地圖上幾條原本劃定為公路,最後卻永遠成為虛線的路段,為台灣保留了最後淨土與慢速旅遊的樂趣,比如原先規劃新中橫公路應當是從嘉義通到玉里,途中會經過阿里山、水里、穿過玉山的塔塔加鞍部,再以隧道貫通八通關草原,1981年時鳥類專家謝孝同發現玉山貫通玉里這一段,是中央山脈蘊含最豐富生物多樣性基因庫的心臟地帶,加上地質不穩易崩塌,向當時經建會反映後,經建會將工程暫停。

歷經長達六年的論戰,當時的經濟部長趙耀東聽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葉世文的簡報後,認為這項工程影響重大,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後,經建會決議停止,由此衍生的期待開路的開礦業主的抗議與糾紛,政府最後必須賠償礦主因不開路的損失1,700萬元,至今看來完全值得。作為一個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還曾經停止台電在立霧溪的水力發電廠計畫,這種專業且負責的政治勇氣與風骨,實在值得今日站在經濟角度的首長們效法,更值得失去專業操守的環保署官員省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