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8日 星期二

莫沈淪為失敗國家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近日包括行政院正副院長蘇貞昌與蔡英文以及經濟部長黃營杉,都相繼針對有無法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之虞的投資案,對環保署表達關切,甚至要求經濟部官員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被點名的投資案包括中科后里基地、台塑大煉鋼廠、彰工電廠、機場捷運、還有國光石化等五大投資案,這些只注重經濟發展的首長們,眼中只見這五大投資案的龐大投資,竟將環評視為投資障礙,這種漠視體制、價值扭曲的短視思維,只會把國家帶往失敗之路。

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犧牲環境與普羅大眾的生活品質來換取的,這在去年由世界經濟論壇委託耶魯大學執行的環境永續性指數(ESI)的評比中,我國名列全球倒數第二,即可見一斑。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不必然是互相衝突的,一些歐洲的先進國家如芬蘭即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上,皆名列前茅,而全球呈現兩者負相關的,則是我國最為明顯突出,這對主導經濟發展的財經部門而言,是非常可恥的紀錄。然而若環評可充分發揮為環境把關的效果,則這種不永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可以被矯正的。只是過往有許多環評委員放棄了專業與良知,而使環評淪為為開發行為背書的橡皮圖章。即使是現在,仍有些許環評委員,在產官學的包圍下,淪為開發單位的代言人。

以行政干預的手段,讓環評成為開發之背書工具的老把戲,於今天全球詭變的情勢下,除了勢將徹底打爛我國的環境外,有著更大的經濟風險。近來有媒體指出,我國長期以來偏重製造的產業體質,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臨了發展中國家的強力挑戰,而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主要原因是我國產業升級的腳步緩慢。環顧國內所謂的高科技代工產業,有哪一個的技術是掌握在我國手裡,而其他國家買不到的?將大筆的資金繼續投注在這競爭愈來愈激烈的代工市場裡,恐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除此之外,發展中國家循大量製造的途徑而快速工業化的過程,強力耗用了大量資源,尤其是石油、煤炭等石化資源,這已使得極度偏袒石油產業的美國總統布希,近日都不得不大力提倡生質燃料以擺脫石油上癮,而我國行政與財經首長們竟然還要繼續沈溺於石油經濟,從未思考愈來愈不穩定的石油市場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而及早因應。為何不想想看,以生質柴油為原料的石化產業,可省下多少加氫脫硫製程的龐大投資與高操作風險?而減少不必要石化產品生產的策略,可降低多少環境的負荷,並因此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健全我國的經濟體質?

聯合國智庫看守世界研究中心出版的《2005世界現況》一書中指出,失敗國家普遍存在著貪污、綁樁、特權橫行而使國家資源與服務獨厚少數人的現象。掌權者以私利或其他理由而致體制癱瘓不彰,後果之嚴重往往始料未及。望號稱愛台灣的首長們三思,並知所節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