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台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的經驗分享

作者:劉烱錫 /台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

有機市集值得推廣 台東大學自2011年5月15日第二屆台東綠色科學博覽會起,於每周日上午八點至十二點辦理有機農夫市集,一直維持10至12個攤位,至今已超過一周年。 台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能持續不中輟的因素,我認為有機消費群的形成與增加、有機農夫可實質獲益、台灣社會有機風氣漸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 處對有機農夫市集的補助,以及台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得到志工與工讀生協助辦理有機農夫市集等。台東市區是一個約五、六萬人口的小城,可以支撐起一個有機農夫市集,基於推廣健康與環保生活,我認為全台各鄉鎮市也值得辦理。

消費市場漸入佳境 就消費市場面觀察,在2011年5月至9月期間,創新育成中心結合健康講座、有機農場體驗、包有機粽、釀酒、釀醋等活動,並透過夾報、電視跑馬等方式行銷,以及促銷打折與會員卡打折等方式行銷比市場價格高的有機蔬果和有機加工品,建立約50位會員做基礎,但除少數熱賣商品如松林梅農場的鳳梨、金洺農場的西瓜外,大部分農產品仍無法賣完。9月學校開學後,增加綠色科技產業碩士班學生擔任有機農夫市集工讀生,並招募志工,同時改以發簡訊給會員及台東大學教師員工、在台東的校友之做法,到年底時,蔬果類已有供不應求現象。11月時,有廠商想透過台東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提供有機蔬果與加工品,此時已無足夠數量提供 廠商。2012年至今隨累積知名度而自然成長,有些攤位一天可賣上萬元,不少攤位達5000元左右。但多因有機產品量不足,至六月底時,蔬果類在約上午 10時已所剩無幾。另有機加工品除清亮有機農場的產品尚能售出外,茶葉、咖啡、醋、酒一直難以突破,直到2012年後,以有機食材製作的小毛驢麵包與豆腐、東傑有機茶、筠景咖啡等加工品漸入佳境。

有機農場產量待突破 2011年5月至9月開始試營運時,可提供有機蔬菜者僅聖母、清亮、松林梅等農場,供不應求;可提供水果者有頓頓、清亮、筠景、緣源園、金洺、巒巒山、麗 園等農場,大多種類水果尚可賣完,但芭樂、釋迦銷售有限。有機加工品如山豬園咖啡、樂山咖啡、鴻安圓佐料、佳芳茶園、多力米等則一直沒有起色。創新育成中 心帶領有機農夫於8月間前往台中參觀中興大學有機農夫市集,多數有機蔬果農夫均前往觀摩,有機加工品攤位對本有機農夫市集則興趣缺缺。在本次觀摩後,原本 生產水果的有機農夫開始投入種植有機蔬菜,期能供應有機市集之需求。但消費量增加,到2012年中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量。即使這段期間,新加入活泉、加 典、東傑、大峰、綠野香蹤等農場,仍難滿足有機市集的消費需求。為此,台東大學邀請MOA基金會、成功大學綠色認證服務部合作辦理有機耕作的媒合行動,期 待更多人投入有機生產。

全面邁向有機農業 一年來執行有機農夫市集經驗顯示,有機農產品市場仍未飽和。目前台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的消費者仍以教師人口佔大多數,且還沒向全縣軍公教推廣,即已呈現有 機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未來還有外縣市與國外的市場可開發,因此我們樂觀有機農產品的需求在數年內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況且,目前在本有機農夫市集擺攤的 有機農夫也樂於分享有機耕作技術。建議各界能繼續推廣有機耕作,招募更多民眾與社區加入有機生產的行列。

本文簡版刊載於7月30日立報看守台灣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