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民眾為何要被迫承受不公平正義的風險?

作 者:耀日 /看守台灣協會會員

日前一位自稱風險評估專業的溫啟邦醫師撰寫文章,認為美牛風險比騎機車低,文章內容呈現出溫醫師對風險本質的誤解,而這種觀點顯然也是 馬政府在專家會議做 出還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瘦肉精風險程度的結論後,就貿然有條件開放、漠視民意的基本心態之一。本文將針對這種謬誤觀點提出澄清以正視聽。

選擇機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原因很多,對多數的機車騎士,應該是志願跨上機車,在啟動那一瞬間,應該是對自己的技術與機車性能有信心。一位 騎士在騎車出門時, 如果想到這趟出去可能會發生車禍,因為台灣的統計資料顯示騎機車發生車禍的機率高,他心理會提醒自己要小心,注意來車、路況與交通號誌,因為台灣多數的民 眾都是理性的自我風險管理者。騎機車發生車禍往往出於一時疏忽或是有人不遵守交通規則。在風險分類上偏向屬於志願承受、可控制、熟悉、可預期、公平、非災難性與個別等的風險。在風險認知大師Paul Slovic於1978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 1987;236:280-5)的一篇文章中就說明這類型的風險是比較為民眾所接受。

但是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牛肉(不是只有美國進口牛肉,其他國家進口牛肉也可以含萊克多巴胺)進口後,當然可以標示牛肉產地,但受限於台灣食品標示系統,管理加工肉品的標示會有困難。消費者無法辨識含瘦肉精的加工肉,可能被強迫承受萊克多巴胺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也不是消費者個人可以控制(消費者不可能在每 次食用前,針對要食用的肉作萊克多巴胺的分析檢測)。另外政府也表示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牛肉,可以開啟台美貿易諮商會議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會議,因此這個政策可能會為企業帶來利益,企業人士因獲利反而不會消費含萊克多巴胺的便宜牛肉。可是對主要消費族群,也就是要承受風險的普羅大眾卻很難分享到利益。這種被 迫承受政策帶來的風險與享受因政策產生的利益可能是不相同的人,這種風險即使是低,民眾的風險認知也會比較高。因此在台灣食用牛肉而攝取萊克多巴胺的風險就可以歸類為不公平、非志願承受、與非自我可以控制的風險。對民眾而言這是一項新而不熟悉的風險,因為對萊克多巴胺的效應無法預期與不了解,也不了解對未來子孫的影響等。這種風險,在Paul Slovic的文章中明白指出比較不易被民眾接受。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歐盟國家民眾願意接受比較高的開車風險,拒絕風險可能比較低的含萊克多巴胺牛肉。

風險溝通應該是雙向對話,以想要說服或教育對方、認為民眾知識不足或是被誤導的溝通方式是不了解風險溝通。國際的風險分析(包括風險評估、溝通與管理)架構已進步到以民眾參與為中心的過程,但在過去幾個星期來,看到政府危機溝通(和風險溝通)實在做得不好,不願意坦誠面對民眾與專業的質疑,這樣作只會治絲愈棼。建議解決萊克多巴胺的爭論,政府單位應該落實國際衛生組織公告的食品安全管理架構,真正尊重專業,讓民眾充分參與。

◎本 文簡版刊載於3月15日立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