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日 星期六

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

作者:鄭益明﹝看守台灣執行長﹞

2003年民間要求環保署檢討目前的垃圾焚化處理政策,環保署也從善如流進行『垃圾處理設施興建及區域性合作機制之規劃調查』,於今年6月份提出報告,認為新竹縣竹北焚化廠和苗栗縣竹南焚化廠的續建,並非最有利的處理方案。然而至今環保署仍未提出明確的決策,顯然環保署面臨「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的決策困境。

在距離竹北焚化廠預定地2-3公里以南,竹南焚化廠預定地10公里以北,有座營運中的新竹市南寮焚化廠,處理容量每天900噸。當時的興建計畫就已把新竹縣的垃圾產生量納入處理規劃中,所以以新竹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337噸(2003年),而有每天處理量900噸的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每天的垃圾產生量為357噸,送往僅距離2-3公里遠的南寮焚化廠處理,經濟又實惠,為何環保署仍答應花費公帑興建300噸的竹北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的資源回收率9.02%、新竹市的資源回收率12.93%,若都能提高到該年全國的平均數14.09%,則兩縣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合計669噸。那麼南寮焚化廠和台中縣后里焚化廠的餘裕量就足以處理苗栗縣的垃圾。這方案當然就取決於環保署的區域垃圾處理機制。

過去垃圾處理以掩埋為主,權責單位劃歸為鄉鎮地方政府,所以各鄉鎮自行覓地興建掩埋場。而後來推動的垃圾焚化政策,以縣市為興建處理設施的權責單位,因而環保署提出「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方案。此方案推行至今已歷13年,營運中的垃圾焚化爐有19座,而多數焚化廠均面臨垃圾量不足的窘境;若是興建中的6座焚化廠完工(2005年)加入營運,總有效處理容量將達每天20,995噸,而目前(2003年)全國垃圾產生量每天為16,786噸,依環保署預估2005年的全國垃圾產生量為每天15,652噸,每天焚化廠不足的垃圾量將高達5,343噸。也就是浪費了高達314億元人民的血汗錢,再加上20年保證量的處理費,每年要多付約20億元;正當國家財政拮据之時,嚴重突顯垃圾焚化政策的不合理與揮霍無度。

事實上,目前已有許多區域合作垃圾處理機制的案例,基隆市垃圾送台北市焚化、台北縣和台中市垃圾轉運嘉義鹿草焚化廠處理、南投縣垃圾送高雄縣岡山廠處理等等…………至今所以無法形成一套區域垃圾合作處理的機制,在於環保署並不熱中於規劃和推動『區域垃圾處理機制』。以環保署主管垃圾焚化廠興建工程經費之補助,要求接受預算補助而興建的垃圾焚化廠,垃圾焚化量必須達有效處理量的80%以上始給予補助,那麼將可制止目前垃圾焚化廠的濫建和預算的浪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