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催生新經濟體系的消費模式

作者:江慧儀(看守台灣協會常務理事)

1995年我在美國學習環境教育時,多次遇到一個名為“Food Not Bombs”(要食物不要炸彈)的反戰團體,他們經常出現在環保團體的年會、人權或各社會運動的大型場合中,為活動準備餐點。所有的食材都是從大賣場、超市因賣不完而被丟棄的食物中蒐集後烹調而來。近年,在美國有越來越多人透過自願性的拾荒、分享物資、不購物、不工作、居住在廢棄空屋中等生活方式來抵制建立在剝削地球資源、犧牲兒童與勞工權益健康、並造成暖化的全球經濟體系。他們稱自己為“Freegans”(不消費主義者)。

然而,也有人提出警語,認為Freegans在大賣場自願性拾荒的行為,不見得是在抵制財團,因為他們在賣場撿拾到的食物,多半是不健康的罐頭加工品、慣行農法產生的低品質蔬果、以及高熱量垃圾食物。Freegans的行動反而幫大賣場解決了垃圾問題,降低清運垃圾的成本而賺取更多利益。整體來說,無助於撼動全球財團的結構。或許Freegans可以重新思考將拾荒的時間更有效地運用在建立新的經濟體系上。

我認為,這群不消費主義者能以純粹而全然抵制的生活方式來拒絕參與現今資本主義掛帥的經濟體系,其出發點、精神、實質行動都令人不禁佩服。但相信對社會上多數人來說,放棄一切成為一個不消費主義者,要過著在垃圾桶翻找食物的生活,除了勇氣更需要堅強的信念來支持。然而,如果你也質疑現在的經濟體系,不想支持血汗工廠、加害兒童人權、加速全球暖化,那麼,有什麼更積極的作法可以促進新經濟體系的建立呢?在此提供幾個具體可行,且已經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從事的作法,供讀者們參考:

在飲食方面:當你可以支持在地經濟,向距離家裡最近的農場購買新鮮的食物時,便可減少到由財團經營的大賣場購買國外進口的食物。如果住家附近沒有農場,可以與鄰居一起向農夫訂購有機食材,運用宅配系統取得食物。或者,找一塊住家附近被垃圾佔領的角落,找三五鄰居將它清理出來,種植香蕉、木瓜、地瓜葉,或好照顧的香料類植物。當然,屋頂、陽台都可以變成自產食物的安心食品工廠!

經濟是一種交易的活動,但不一定需要用到貨幣。你可以說服農夫讓你在假日期間,積極參與農場的勞務工作,以換取免費的食物。也可以與鄰居一起作一張社區專業地圖。或許,隔壁就住著一位電腦高手,樓下是個美編專家,樓上住著裁縫師,20公尺外的公寓裡住著老師、褓母、水電行老闆、廚師、翻譯高手…;騎單車5分鐘就可以找到一個專業木工。當你完成了這張社區專業地圖,會發現原來有許多生活中的服務都可以透過「交換」來取得。

這些行動不僅可以讓我們像Freegans一樣,漸漸降低金錢的消費,同時也可逐漸降低對跨國財團商業系統的依賴。這些行動的積極正面意義,是我們正透過另一種消費模式,來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的、小而美的新經濟體系。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蓋不完的選舉高速公路

作者:徐銘謙(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上週環保署召開「蘇花高速公路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主張興建的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全程坐鎮「監督」,最後在會議不公正、主席張子敬強力主導之下,決議將建議環評大會「有條件通過」蘇花高興建案,而且將蘇花高切成山區與平原兩階段,以蘇澳到崇德間的山區路段為優先。

這項決議一出,立即遭到環保團體重砲批評,主管環境影響評估的環保署,以專業中立為名,將最後建不建的決定權推給政治人物,甚至是總統大選後的新政府再做最後決定;而應當為政策方向負責的行政院與兩黨總統候選人,又都一致表示要「尊重環評」,環評通過就興建。事實上,蘇花高環境影響評估早在八十九年即已通過,目前審查的是交通部為求路線調整而提出的環評內容變更申請,沒有過不過的問題,因此環委若基於專業認為蘇花高不該興建,只能不斷要求補件再審;然而當蘇花高的規劃已經與八年前差異甚大時,全案實應重做環評。

原該固守專業的環保署被民意代表綁架,為趕在大選前兌現陳水扁宣示的「任內一定興建蘇花高」的支票,而政治人物又不敢為政策方向負責,為了選票兩邊都不敢得罪,只能模模糊糊地打太極假裝「依法行政」,在該專業的不專業、該負責的不負責之下,「有條件通過」就是不負責任的表面「妥協、折衷」而已,在政治決策黑箱中,選舉高速公路早就是既定方向。

一個小小的台灣,竟然需要快速的環島高速公路網,北宜高惡果顯現後,蘇花高爭議繼續,蘇花高通車後,研議花東段也要接著做,之前還傳出要蓋穿越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南橫高速公路,以及國工局力推的中部橫貫高速公路,號稱要貫通亞洲第一長的「能高隧道」。高速公路是速食政見,算得出預算、看得到硬體,就算是政績;而在惡質的政治壓力下,不問專業的環境評估,則淪為為政治解套、解消環保疑慮的工具。

地圖上幾條原本劃定為公路,最後卻永遠成為虛線的路段,為台灣保留了最後淨土與慢速旅遊的樂趣,比如原先規劃新中橫公路應當是從嘉義通到玉里,途中會經過阿里山、水里、穿過玉山的塔塔加鞍部,再以隧道貫通八通關草原,1981年時鳥類專家謝孝同發現玉山貫通玉里這一段,是中央山脈蘊含最豐富生物多樣性基因庫的心臟地帶,加上地質不穩易崩塌,向當時經建會反映後,經建會將工程暫停。

歷經長達六年的論戰,當時的經濟部長趙耀東聽過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葉世文的簡報後,認為這項工程影響重大,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後,經建會決議停止,由此衍生的期待開路的開礦業主的抗議與糾紛,政府最後必須賠償礦主因不開路的損失1,700萬元,至今看來完全值得。作為一個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還曾經停止台電在立霧溪的水力發電廠計畫,這種專業且負責的政治勇氣與風骨,實在值得今日站在經濟角度的首長們效法,更值得失去專業操守的環保署官員省思。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黑皮與綠皮


圖片來源:守護三崁店聯盟
作者:黃煥彰(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監事)

1992年7月1日,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黑面琵鷺為珍貴稀有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當時環保團體與各級政府都有「劃設黑面琵鷺保護區」的共識、但難以定案的狀態。主因是當時主政的陳唐山縣長本身生態素養不高,同時正積極推動濱南案;縣政府則基於東漁塭區承租漁民的壓力,拒絕將東漁塭區納入範圍,而把保護區劃設於新浮崙汕及曾文溪右岸高灘地(黑面琵鷺很少出現的地方),保育團體認為東漁塭區是黑面琵鷺主要覓食區應優先劃設,故與縣府毫無交集。

2002年蘇煥智當選縣長後即著手處理這個燙手問題,將新浮崙汕及曾文溪右岸高灘地排除在外,納入保育團體主張的東漁塭區,而棲息環境與保護區範圍則由保育團體主張的1,200公頃,減少為634公頃。此一新版計畫獲得農委會、學者與環保團體的認同,也使得爭議多年的黑面琵鷺保護區劃定問題終於塵埃落定。台南縣縣長蘇煥智也因長期投入黑面琵鷺保育工作,榮獲國際黑面琵鷺救援聯盟頒發『傑出領導獎』的表揚,並榮獲柏克萊加州大學校長伯達爾博士頒發『傑出大學社區合作獎』。

2008年2月20日農委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四條第二項預公告修正草案,將諸羅樹蛙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諸羅樹蛙為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在雲林、嘉義及台南等地區。嘉義、雲林都分布在竹林內,常因農業型態轉型、化學肥料及農藥濫用、土地開發等而導致棲地被嚴重破壞,或因道路切割而造成棲地零碎化;而在這些被破壞、被切割甚至消失的棲地,諸羅樹蛙常會集體消失滅絕,一隻也難以留存。

根據研究估計全台諸羅樹蛙數量不超過兩萬隻。永康三崁店糖廠由於棲地完整面積大,人為干擾因子少,諸羅數樹蛙總量近2,000隻(其他棲地數量皆小於100隻)數量為全台最高。然而台糖公司計劃於永康三崁店糖廠進行住宅區開發案,並已由興總建設得標,計畫將以合建方式興建高達600戶高密度高級獨棟住宅。

我們誠懇呼籲台糖公司應立即宣布停止此項開發計畫,同時也呼籲台南縣縣長蘇煥智拿出當年保護黑面琵鷺的精神來保護諸羅樹蛙。

畢竟不論是黑皮或綠皮,都是同等珍貴的生命,應該獲得同樣的重視。

 
編註:搶救諸羅樹蛙,請見下列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2007072700014600/index.php?serial=2007072700014600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以風生水,改變澎湖風水

作者:郭金泉(台灣國立海洋大學教授)

澎湖是台灣唯一島縣,擁有碧海藍天,標榜是台灣的夏威夷。觀光旅遊人潮是帶動澎湖商機的主因。但是澎湖要永續發展,首先必須要面對的就是觀光旅遊對澎湖環境的負面衝擊--用水之競爭、衍生的垃圾和消耗生物資源這幾個問題。本文主談用水。要如何突破澎湖缺水困境,只有往開源節流的方向努力。

開源方面:目前台灣自來水價每噸10元,興建水庫每噸成本約為20元,興建台灣海峽海底管線成本每噸約為158元,而由台灣運水每噸成本為160元,澎湖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場日產1萬公噸的水量,每噸約新台幣40至60元。

澎湖四面環海,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卻無河流可供取水或攔截興建水庫。因此,除了從台灣送水過來以外,只有海水淡化一途。海水淡化,用不著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只需要符合當地的需求,應地制宜。海水淡化廠也不會如水庫般強迫當地住民遷移,改變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或大幅改變地形地貌;但其對生態環境,並非毫無影響。

目前澎湖縣生產的海水淡化水,每噸耗電量3.5度、排放二氧化碳量0.6公斤,常被抨擊為高成本、高耗能、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之取水方式。且排放鹽份極高的鹵水至海洋,衝擊海洋生態,影響當地居民的漁業經濟活動。

其實鹵水除了可以提煉貴金屬「鈾」,又能發展鹽田觀光,帶動高科技產業發展(例如台鹽開發的一系列美容用品,販賣天然海鹽包,供食用及溫泉泡澡)。現在市售的食鹽,含有99%氯化鈉,提煉自海水淡化濃縮的海水(以真空式製鹽機,65度的超低溫)之天然海鹽,則含豐富的礦物質、氯化鈉僅佔89.6%。海水溫水泡澡非常有益健康,如果以長壽、養生、健康溫泉SPA作號召,在澎湖旅遊淡季,即冬天寒冷季節時推出,可能會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尤其是銀髮族,願意長期滯留(long stay)在澎湖休閒。

在海水淡化製水成本中,能源開銷佔極大的比率,因此設立海水淡化廠時之能源問題,將是海水淡化廠具不具競爭力之關鍵,而澎湖的風場,則可提供海水淡化既便宜又低碳排放的能源。由於澎湖地區冬季的平均風速每秒達到6公尺以上,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春、夏季,風速每秒也在3公尺以上;而風機在風速每秒2.5公尺即可啟動運轉產生能源,也就是說風機在澎湖幾乎全年都可以運轉,因此風力發電在澎湖有極大的潛力。

單以在澎湖中屯的8部風機為例,每年即可產生發電量約2千萬度,若以能源效率較高的海水淡化技術(每噸耗電量約1.6度),平均每日約可製淡水3萬公噸,其中冬天可日產5.4萬公噸,即使夏天風速最弱時,亦可生產1.6萬公噸淡水,占縣民日需用水2.5萬公噸的三分之二。由於水可以儲存,冬天多餘的淡水,正好可以救濟夏天需水之孔急,解決水荒,降低離島海水淡化的成本。

據說台灣自來水公司正籌劃興建吉貝500公噸及澎湖另一座4,000公噸的海淡廠。若其能源可由風力發電來提供,鹵水也可加以利用,則海水淡化的環境衝擊將可顯著降低。然而,突破澎湖缺水困境仍應優先考量各式節水方式,以總量管制,而非一昧興建海淡廠。

節流方面:澎湖地勢平坦呈無河流的地表。由於澎湖縣地區目前沒有污水下水道,故污水都是排入水溝直流大海。若將這些污水改排入野地,使成為溼地,利用溼地的生態系來處理這些廢水,處理過後的水可再利用(如灌溉),則不僅可彌補水資源的不足,更可創造豐富的溼地生態景觀,對當地的農漁產業將有正面助益。其次汰換老舊之自來水管線以免水源漏失、灌溉用水採暗渠避免蒸發,並以噴霧方式灌溉節省用水、興建省水省能源環保雙管線建築設施(即飲用水與家庭用水分離)等,都能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但願以風生水,以環保永續方式改變澎湖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