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1日 星期四

普渡眾生環保月

作者:林文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看守台灣協會理事〉

相傳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願救諸界眾生,教方便法,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在農曆七月裡,祭拜祖先,款待有形無形的好兄弟,也是一種普渡眾生的呼應。款待眾生人客,理應先清淨家園、洗身潔衣、良食好具、誠心招呼,於是能賓主盡歡、廣結善緣。所以,農曆七月不僅是個禁忌的時節,還是人類良善體現的一個月份,從環境潔淨,到身心靈潔淨,乃至於對陌生無關的好兄弟的關懷,它可以說是12個月中最環保、最好善樂施的一個月。

近年來,環保機關推廣中元節紙錢集中燃燒計畫,以減少空氣污染排放,不遺餘力,漸廣為民眾接受。最近,環保署積極推動「清淨家園全民運動計畫」,宣佈要開始嚴格執行廢棄物清理法第11條規定 (據稱是該法實施卅多年以來,首次要「執行」此項規定),只要是住家周圍4公尺以內的巷道環境不清潔,被檢舉第一次會被勸導,第二次以後就要開罰1200元到6000元不等,消息傳出引來眾多民怨。有人認為環保署在擬定政策工具時,有時會陷入台北觀點的侷限,忽略城鄉差距及環保人力資源貧富不均的問題。雖然,因應環境問題之具體措施都要考慮在地知識,以了解問題現況、歷史發展背景等,例如環評過程中的社區居民知識意見的調查互動,即是很重要的在地知識運用實例,但是在「讓經濟回到升斗小民」的呼聲中,除了批評督促政府施政之外,如何也讓「居家環境保護」、「社區責任」、「社區資源」等在地行動要事,回到升斗小民的參與,才是創新社區的關鍵所在。

台灣不僅在環境保護、生態保育上出了問題,在公領域上,簡直是滿目瘡痍。更可慮者,是公領域的邪靈,還無時無刻不在試圖侵蝕私領域。相比於魯迅禮教吃人的吶喊,台灣有更多的「制度吃人」、「道德吃人」、「專業吃人」、「頭銜吃人」、「財富吃人」、「媒體吃人」,也有「無制度吃人」、「不道德吃人」、「不專業吃人」、「假頭銜吃人」、「貧窮吃人」、及「反媒體吃人」等。環顧四周,到處都有想要把對方「拆吃落腹」的戲碼上演,凡我環境保護生態保育者,切莫陷入「環保吃人」或「假環保吃人」的惡業輪迴,始得為台灣留下環境及心靈的珍貴淨土。

農曆七月是一個清淨、佈施、感恩的月份,靜思的對象,包括生命週遭的有情眾生、無形生命、切身環境、與互為依存的人間種種情事,還有地球各地承受苦難的角落,以及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雖然農曆七月已過,但是老天爺知道今年我們的醒察仍有不足,於是苦心設計安排有個閏七月,讓我們多一個月來省思,能鑑往者之是非,藉以開創新的未來。

20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建議行政院推動社區固本專案

劉炯錫〈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看守台灣協會〉

台灣的環保運動從1970年代開始萌芽到現在,政府部門的公害防治、生態保育單位從無到有,運作二十多年下來,髒亂、污染、濫墾、濫建、濫綠美化、水土災害、生態破壞還是持續。如何解套呢?在此提議行政院繼社區六星計畫之後,推動社區固本專案。

台灣已幾乎成為都市化社會的此時,絕大部分台灣中老年人仍有部落、農村、老街、眷村的情感認同,青壯年仍可感受到父母、祖父母的故鄉情。基於這樣的情感經驗,開始有人緬懷、搶救傳統社區,1995年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社區總體營造算是吹響號角。但儘管不捨莊園瓦解,人們仍很少把社區營造當回事,也不知如何挽救這種「故鄉失落感」,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讓許多朋友投入災後的社區重建,並大規模探索社區營造的操作方式。阿扁總統第一屆任內,文建會仿九二一地震重建模式,在北、中、南、東成立社區培力中心,三年多來的”做中學”,已讓社區「總體」營造不再止於理論,還有具體可行的實踐辦法。這群超過二百個社區的草根工作者於今年七月十六日成立台灣社造聯盟,接櫫社區主義、在地優先,算是台灣社造十年後的另一個開始。

阿扁總統任內,歷任行政院長在社區營造工作上都有其加強努力的足跡,游錫堃院長把宜蘭社造經驗向各部會和地方政府推廣,謝長廷院長一上任就提出社區主義六星計畫來擴大和整合社造工作。由這些實驗性的”做中學”過程裡,台灣草根人物已積蓄了成熟細膩的實務操作經驗。但有些結構性的問題尚待克服,台灣人民在國家主義、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長期教化下,價值觀念即使不近廟欺神,也多偏重於「全球思考」,而輕於「在地行動」。儼然全球指導在地,好像有國際級、國家級、縣市級、鄉鎮級、村里級、部落村莊級之分,部落村莊簡直就是下下級,有志之士就像「龍」一樣不能被困在小池塘,一定要到國際或全國去發揮。結果很多村莊真有好幾個國際或全國名人、高階公務員、教師、民意代表等,但卻沒有人做環境固本的工作,很多社區依然水溝臭、豬糞臭、狗大便、道路髒亂,還治安敗壞!

筆者在台東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也經常利用寒暑假、節慶回嘉義農村老家參與社區工作,包括協助撰寫社區計畫向政府申請經費、辦理兒童生態文化成長營等,感覺很有成效。我自己的村莊遠比中華民國歷史還悠久,怎忍讓她瓦解呢?在此,呼籲諸位愛鄉愛土的朋友們找機會參與社區,也建議行政院提出各種宣傳與鼓勵措施來促進台灣人從事社區固本工作,例如鼓勵最會規劃、寫計畫的教授們別老是拼個人學術成就,好好回鄉顧村莊;鼓勵科長以上的公務員認養社區;獎勵教員、警員、基層公務員參與社區工作等。

2006年8月15日 星期二

八里羊肉戴奧辛污染事件的省思

作者:許惠悰〈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助理教授,看守台灣協會〉

繼去年彰化縣十一處養鴨場發生戴奧辛污染事件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台北縣也發生了養羊場遭戴奧辛污染事件,戴奧辛污染發生的頻率隨著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所啟動的「食品中戴奧辛背景值調查計劃」之進行,有持續增加的趨勢。國人似乎將面臨不斷爆發戴奧辛污染事件的威脅,因此對於政府部門與民眾之間,建立正確的戴奧辛污染認知與觀念,乃為處理污染後續事宜上,重要且影響互信基礎很重要的一環。

筆者提出下列淺見,提供各界參考:

1. 台北縣環保局局長鄧嘉基指出,焚化廠煙囪戴奧辛含量檢測的圖譜,與羊肉檢體的戴奧辛圖譜不同,因此排除八里焚化爐為本次事件的污染源。這種說法似乎還需要更多的科學驗證,方能辨明真相。羊肉檢體中的戴奧辛乃經過羊隻經年累月的新陳代謝,不斷的轉變後,方累積儲存於羊體中。換言之,任何一個戴奧辛排放源的圖譜,理論上均很難與該污染源的受體之戴奧辛圖譜相同。鄧局長可以從上風處的著眼點來辨證焚化廠是否為本案的主角,但是如果要以圖譜的論點來說明污染源,則就似乎有點牽強了。對於政府部門進行與民眾之間的風險溝通而言,誇大不實的陳述就犯了大忌,容易使民眾挑出毛病因而導致對於政府處理態度的不信任感。

2. 如同過去的處理模式,本次受污染的羊隻均在第一時間全面撲殺。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種處理模式,受污染的羊既然均遭屠殺就不可能流入市面,如此可以讓社會大眾產生安心的效果。但是,卻也因為媒體的擴大渲染報導,透過攝影鏡頭的傳遞,將羊隻屠殺的粗暴過程呈現在國人的眼前,讓動物保育人士抨擊做法不當,畢竟含戴奧辛的羊隻並非傳染疾病,只要不吃羊肉喝羊奶,牠們是不會危害到國人的。換言之,如何利用這些受污染的羊來追查污染源,並且作為危害哺乳類流程的活體實驗品,同時避免牠們不會流入市面,應該是較為緩和的處理模式。同時,由於我們可能還會再面臨同樣的污染事件,如果能夠善加利用這次的活體樣本,提供給學術界作更為細緻的戴奧辛在活體組織中的代謝研究,對於往後的污染源追蹤確認工作,將會有較為正面的助益。

3. 筆者認為,動物保育人士所關心的生命價值議題,應該重視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透過媒體的風險強化現象,短時間造成國人誤判了羊肉的風險,亦即多數的國人近期內可能都會避免吃羊肉或喝羊奶,造成羊肉市場的急速萎縮現象。這是社會成本在扭曲的風險認知強化下的無謂支出,實屬可惜。從這個過程,更讓我們強烈的認為,建立國內肉品市場認證制度的必要性。只要經過公正合法的認證機構為之背書,我們的羊肉市場不應該是如此易受打擊。

2006年8月3日 星期四

南迴優先,台26線且慢!

作者:劉烱錫,台東大學教授

北宜高速公路的通車再度引發花東居民對外交通的痛感,要求便捷交通成為大部分台東人的共同願望。最近因案被停工的台26線又被炒起,反對與贊成興建的兩派之間各說各話。到底花東交通政策有何準則可循?

筆者在台東生活十二年,與西台灣相比,難免感覺到對外交通的不便捷。南迴公路彎彎曲曲,暈車者受盡苦頭;兩、三年前東砂西運正酣時,在南迴公路上老是跟在緩慢的砂石車後面,令人很鬱卒;而近一、兩年來南迴公路每逢颱風必斷,修路再修路,記得兩年前暑假筆者邀嘉義農村親友搭遊覽車前來社區之旅,遊覽車司機的罵聲連連。要求一條堪稱穩定而順暢的連外公路不算過份吧!到底台東人還要等多久?

就在交通部公路局遲遲還沒整體規劃改善南迴公路時,其所屬第三工務段卻急著於今年三月間開始施工台26線。台26線的興建因景觀等問題而再評估,公路總局邀筆者擔任委員。公路總局於2005年3月24日及6月8日在雙流森林遊樂區與縣政府、鄉公所、原住民團體、環保團體及學者專家一起開會,公路局代表做成裁示如下:「1.公路總局的心態很開放,可接納不同的想法,然政策性問題仍須完整資料提供給決策者做決定;2.可考量配合以社區營造方式來進行節點的規劃。」其中,社區營造乃本人的主要建議,就是要改變傳統公路興築與管理的既定模式,而讓安朔、南田、旭海村民能從規劃階段就開始參與,找出雇工購料的興建機會,以提供就業與融入在地文化,並考慮到後續的維護與結合在地產業發展等。

沒想到2005年12月15日公路總局推翻原先的會議結論,做成完成環島公路網的決議,導致於2006年三月急著在南田段施工,完全未透過社區營造方式與當地社區一起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排灣族順山靠山的砌石護坡文化、圖騰與植物文化等均未融入公路工程與綠美化的細部設計。一個沒有社區人文考量的政府機關,也無生態環保素養,因而遭致屏東環保聯盟的強烈抗爭。筆者認為交通部應懲處公路總局相關失職人員,否則不啻是交通部說話不算話,是對所有參與討論台26線的民間團體、地方政府及學者專家的否定。

交通便捷固然重要,但台東縣要領航台灣並發展優質旅遊,道路當然不是快就好,還要讓人開車心曠神怡,中途可體驗美景和文化,甚至帶動文化創意產業。希望台26線南田段應堅持以社區營造方式來實踐生態文化景觀道路,而整體南迴公路改善規劃與施工則因有時間的迫切性,但仍建議盡量邀請在地文史、生態專家來提供意見,以融入當地自然與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