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管制DEHP 更要淘汰PVC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環保署於日前舉行公聽會,意欲對數種毒性化學物質進行管制,這當然是令人肯定的方向,然而細看環保署規劃之管制方式,腳步卻仍稍嫌緩慢。以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為例,環保署僅欲將其由幾無管制之第四類毒化物(疑似毒化物),修正為需要許可、登記備查、及核可之第一類毒化物(慢毒性物質)。可以想見,這除了增加廠商之書面資料與一點點行政成本外,對DEHP之市場,幾無多大影響。

DEHP主要做為PVC之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的一種,具生殖毒性,且在國內各河川底泥中都可檢出。在國際許多環保團體的努力與民眾意識的抬頭下,歐盟將於2006年起禁止DEHP等三種用量最大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用於玩具;日本也已禁止DEHP用於玩具及與食物接觸的手套。因此,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逐漸不再是個爭議性的問題,且也存在著一些比較安全的替代品。

然而,這些替代品的用途並不如DEHP來得廣泛,且價格亦較昂貴,因此儘管國際間已有一些國家對DEHP的部分用途採取禁令,但DEH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的需求量仍隨著軟質PVC市場的成長而成長,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的PVC市場成長快速,而這些國家對DEHP與PVC並沒有什麼樣的禁令,民眾對其等的危害亦沒有太大的警覺。故若沒有法令禁止DEHP的使用時,大部分的廠商在成本考量及市場仍在成長的情況下,是不會主動去開發測試其替代品的。

故我們呼籲,為能真正降低DEHP對人體健康之危害,環保署不僅應將DEHP改列第一類毒化物,更要禁止其高健康風險之用途,比如玩具、食品包裝、血袋、塑膠袋、化妝品、指甲油、頭髮噴霧劑、香皂、洗髮液等直接會和人體或食品接觸之用途,迫使產品廠商採用其他較安全的材質。

另外,為釜底抽薪,最好能淘汰PVC的使用,以避免如DEHP、鉛、鎘、戴奧辛等與PVC有關的毒性物質散佈到環境中。況且PVC在許多用途上的替代品,其技術與經濟可行性或許比DEHP的替代品更為成熟,如PE與PP。事實上,雖然全球的PVC市場仍在成長,但軟質PVC的成長速度已小於PE的成長速度,顯見在環保意識抬頭與PE等替代材質確實具有競爭力的情況下,直接淘汰PVC可能是一個更為可行的方案。望環保署能以戴奧辛減量作為訴求,以經濟工具或直接禁令,從PVC的軟質用途開始淘汰,以早日讓這毒塑膠從世上消失。

2005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正視鉛的危害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在高級汽油為汽機車主要燃料的年代長大的人,大多聞過它那燃燒過後的味道,似甜非甜,或許會令無知的孩童回味再三;卻不知這高級汽油其實是「高級有害」的汽油,其添加四乙基鉛用以提高辛烷值,因而直接將鉛藉由汽機車的排氣而直接釋放至環境中,並大量進入人體,尤其對於正值腦部發育的孩童危害最大。美國是在1996年才完全禁止於汽油添加鉛,而我國則是遲至2000年初才完全禁用。

根據研究,「血鉛濃度每增加100微克/升,孩子的智商會下降6-8分,身高少長1-3公分,體重少長2-3公斤。」鉛中毒不僅會影響智商,造成記憶力下降,還會導致孩童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暴躁、衝動、孤僻、甚至有暴力傾向。因此,這看似細微的危害,卻正影響整個國家的人民素質、心靈狀態。而這樣的影響,並沒有隨著高級汽油的淘汰而消失,至今,鉛仍無所不在!

鉛仍廣泛用於印刷油墨、油漆顏料、塑膠添加劑、甚至化妝品等等用途。近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即公佈調查報告指稱,糖果紙、免洗筷外包裝、玩具、紋身貼紙等都可能含有鉛。而根據報導,國內五年前一份針對935名國小三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研究也指出,這些學童的血鉛含量平均達55微克/升,為美國兩倍,更有一成超過100微克/升的危險標準。

這些存在於商品中的鉛,當然也會隨著產品廢棄,而流向廢棄物處理場所。根據北部某焚化廠的底渣採樣分析報告,其底渣的鉛含量(共有10個數據)介於800-12,000 mg/kg之間,且有一半是超過3,500mg/kg,比綠色和平組織所調查的2,090-2,860 mg/kg為高,更遠遠高於無污染土壤的鉛含量10mg/kg。

而這些重金屬含量極高的底渣,只因一季才檢測一次的溶出試驗沒有超過管制標準,就被當作一般廢棄物棄置於掩埋場中。在這過程中,所採的底渣樣本是否具代表性、掩埋場的操作是否合乎規定、不透水布若是破掉後對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風險如何,更是令人質疑。而其由焚化爐爐底出灰時的塵埃飛揚,更令人擔憂其對焚化廠員工的健康影響。

因此,唯有從源頭淘汰鉛的使用,才有辦法避免產品使用與廢棄處理時的風險。而淘汰鉛的使用,可行的策略包括尋找替代物,以及避免使用沒有必要的產品如免洗筷與紋身貼紙。歐盟RoHS指令已要求,自2006 年 7 月 1 日起,市場上的新電子電器設備不得含鉛,而使電子業致力於研發無鉛銲錫;望我國在鉛的淘汰上也能有積極的作為。同時,在未達到零焚化前,對焚化底渣的掌控應更嚴謹,避免鉛因為底渣草率的處理而散布在環境中。

2005年11月1日 星期二

讓該死的公司自然死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

前幾天參加一個研討會,會中一名受邀演講的某成衣公司代表,談及他們如何改善員工的勞動條件,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說,成衣的市場早已供過於求,因此為求生存,只能往勞動成本低的地方遷移,以降低成本,期能以低廉的物價刺激消費,提高競爭力。同時由於市場上競爭者眾,因此為了搶奪訂單,常需以低廉的報價,並配合客戶的急需,逼迫員工加班趕工。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而犧牲了勞工的人性尊嚴與生活品質。基於同樣的邏輯,我們可以想見,許許多多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也是為了以低廉商品刺激消費,為了追求微薄的利潤。

這樣的運作邏輯,是我們現今許多問題的根源之一,也是我們急需改革的課題。全球化、中印的崛起,都是為同樣的邏輯所驅使。這樣的邏輯,將使得工業化國家失業率提高,勞動條件降低;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傳統產業式微,並使許多人無法再直接依靠土地或傳統產業維生,而釋出更多廉價勞力,進一步加強企業跨國流動的動力,擴大全球各地的貧富差距。而那些在宛如戰場的市場上稱霸的財團,則擁有了睥睨國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只是,在社會中低階層、及環境與生態上,早已哀鴻遍野。

當供給已遠遠超過需求,當賣場上與商家倉庫裡的成衣,早可以讓所有人一輩子都穿用不完時,是否我們還必須製造那麼多的成衣?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只是現行各國的差距,以及無所不用其極的行銷所刺激起來的不必要消費,讓這些公司們得以茍延殘喘,甚至壯大。原本也有生老病死的產業界,正無所不用其極地拒絕休業、抗拒死亡。而代價是,整個星球正加速地邁向死亡。

而公司拒絕死亡,一大部分的理由是公司員工害怕失業,更害怕無法再過物質豐碩的生活。對於一個大財團而言,其員工均是以萬計,員工與公司之間的依賴關係,有時更使得公司老闆在行悖理之事時,能夠「心安理得」。而國家也是基於類似的思考,而放鬆了對公司的管制。

因此,如何建立一個體制,讓公司在市場飽和時轉向或退場歇業,而能同時在不以社會福利照顧下讓失業員工得無所憂,是我們急需思考的。我們若能建立一個以服務為目的、而不以逐利為目的的經濟體,則公司將有如古時的軍隊般,當公司的任務告一段落,員工們可解甲歸田,躬耕自足,當市場有需求時,再返回公司,如此,人人不僅是自己的主人,當社會有需要時,人人也會竭心盡力地奉獻自己的能力,這將是一個互依互助的社會,而不是競爭的社會;且金錢將不再是重要的評價標準,但每個人將過得更充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