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連塑膠袋都燒不掉的焚化爐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日前至國賓大地環保公司參觀焚化爐底渣篩分情形,但見台北縣三焚化廠送來的底渣惡臭無比,且舉目可見許多未燃燒掉的塑膠袋、布料、以及飲料的紙包裝。雖然陪同的環保官員強調,這些未燃物的比例只佔千分之五,然而據曾至德國某焚化廠參觀過的本協會同仁表示,德國焚化廠的底渣並不像國內般的潮濕,也沒什麼味道,更未見有燒不掉的塑膠袋。由此可見國內焚化廠的設計或操作大有問題。

然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據樹林焚化廠的廠長表示,是因為民眾習於將垃圾壓實,且袋中有袋。當像圓球、裝滿垃圾的垃圾袋進入焚化爐的機械爐床後,因為較易滾動而停留時間較短,故在未燃燒完畢時即隨同底渣落入爐底。另台北縣府的官員又表示,雖然焚化爐的爐溫高達800-1000℃,但因為機械爐床的溫度在燃燒空氣的吹送下,溫度較低,故有些停留時間較短的塑膠袋未能燃燒掉。

這般說法似乎也有點道理,然而垃圾在爐床的正常停留時間有多長?像圓球的垃圾袋在爐床的停留時間又有多長?爐床的溫度大約幾度?據樹林焚化廠的廠長表示,以樹林焚化廠為例,垃圾在爐床的正常停留時間為20分鐘,垃圾袋若被裝成圓滾滾的,其在爐床的停留時間約減少一半,也就是10分鐘。而爐床的溫度約有400℃。

這不禁令人大為起疑了。如果像塑膠袋這種易燃物,在400℃以上的溫度停留10分鐘以上,還不能完全燒掉,就太違背自然法則了。定還有其他原因。其一,可能是我國的垃圾太過潮濕;其二,垃圾在進入爐體前的破碎分散動作不確實;其三,可能是爐體設計未符合我國垃圾特性。

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然而,台北縣未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而將產生的垃圾大部分送入焚化爐,可能是最大的原因。比如垃圾太過潮濕,就是導因於佔垃圾量約25%、應該拿去堆肥的廚餘,被送入了焚化爐。

曾見台北縣環保局長洋洋得意於可以讓台北縣的垃圾產生量與台北縣焚化爐的處理容量相當,一點也不把垃圾減量當成是施政的重點。而環保署在計算到底需要幾個焚化爐時,竟把所有產生的垃圾全算進去,以焚化率90%以上為目標,一點都未考量到垃圾減量、資源回收!而為了能讓竹南竹北焚化廠免於停建的命運,再把所有可燃性的一般事業廢棄物的量算進來,以正當化其興建的必要性,完全忘了在零廢棄的政策下,焚化率應該愈低愈好。

環保署,請不要再自打嘴巴了!

2004年10月23日 星期六

期待新的限用政策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消基會日前發出警告,國人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紙杯與塑膠杯,一旦裝入過熱的水或放入微波爐加熱,溶出的致癌物質將會對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傷害,然而這些商品卻全都沒有標示使用限制和警語。另外在中秋節前幾日,亦有新聞報導指出,以鋁箔紙或錫箔紙來烤肉,調味料中的酸性物質將會把鋁或錫溶出,其中鋁會傷害腦部,造成癡呆症。

在這兩則新聞中的商品,都屬隨用即丟的產品或包裝,其在許多場合中,均是可以避免使用或者可以重複使用產品來替代。然而在過往的錯誤宣導下,這些商品被許多國人將其與安全衛生劃上等號,再加上其便宜、方便,而使得這類免洗餐具與包裝,被大量使用於餐館、會議、家庭、與休閒活動中,而產生許多原可避免的垃圾。

同時,這些商品的濫用,也降低了國人的生活質感。可重複使用的杯、碗、筷子,其通常可以成為藝術表現的媒介,增進使用者在進食時的情趣,無形中也提高餐館或相關活動的水準;而大量生產、單調乏味的免洗餐具,所代表的卻是一種速食文化,只講求方便快速,卻遺棄了其他許多的美好價值。

環保署雖於兩年前提出限塑政策,然而卻只針對塑膠袋與塑膠類免洗餐具,而未針對所有隨用即丟的產品,造成政策本質的不公,也未符合其「源頭減量,減少垃圾產生」的宗旨,而埋下了失敗的因子。塑膠類免洗餐具的禁用,而導致相關業者提出紙類免洗餐具更不環保的批評,即是一例。

其實不論紙類或塑膠類,這些免洗餐具與包裝均將許多成本外部化,包括健康、環境、與廢棄物處理成本。與其設計那些複雜的卻埋藏許多不公、並涉及圖利廠商(指購物用塑膠袋不能免費提供)的限制措施,倒不如以課稅方式,大幅提高此類隨用即丟產品的成本,使其外部化的成本得以內部化,以符合污染者付費的精神,同時形成有利於可重複使用產品的市場機制;然後再針對某些實在沒有必要使用這些隨用即丟產品的場合與用途,以及對環境危害甚大的材質如PVC,予以禁用。

南韓於1999年即推出「促進資源節約及再使用法」,成功地禁止了餐館中所有免洗餐具的使用,以及塑膠袋、塑膠容器、旅館中盥洗用具、傳單等隨用即丟產品的限用或禁用。反觀較遲推出政策的我國,卻形成如此難堪的局面。為何至此,環保署應誠心面對檢討,廣納他國經驗與各界建議,莫再以一些虛假的數字來掩飾路人皆知的失敗事實。

2004年10月11日 星期一

DDT與蚊帳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據報導,環保署副署長林達雄日前表示,未來三年內環署將編列9,000萬元經費,徹底消除居家周圍入侵紅火蟻;並視環境用藥之急迫性,必要時採專案方式核可紅火蟻防治藥劑,只要廠商備齊文件審查,五個工作天內即可核發許可證,以期「適當」的環境用藥能迅速投入滅蟻行列。

紅火蟻這種外來種對環境生態的威脅,固然不能輕忽,然而個個是毒的環境用藥,其對環境生態的長遠影響,就能忽略嗎?環保署還有農委會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沒有整體宏觀考量的決策,實在是要不得的。這種措施,只是讓風險由一處移到另一處,讓肉眼可見的紅火蟻的威脅,轉移成一般大眾短期之內無法感受到的毒害危機。紅火蟻事件,彷彿瘧蚊而造就DDT的濫用,以及垃圾大戰造就過多焚化爐的歷史般,已成為許多沒有必要存在世上的殺蟲劑入侵台灣的最佳藉口。

況且,這些環境用藥的滅蟻效果,可能遭到了誇大。這些環境用藥的藥效,或許專家說得沒錯,比沸水法、水淹法好一點,但只要這些環境用藥無法百分之百滅除紅火蟻,紅火蟻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如此一來,三年滅絕紅火蟻將成為不切實際的承諾;而不斷的紅火蟻事件,將使這些環境用藥持續進入環境;人類與蟻群將如鷸蚌之爭,而在背後偷笑的正是推廣這些環境用藥的廠商與官員。

其實,我們可以從DDT防制瘧蚊的歷史中,習到教訓。DDT從1940年代即因防制瘧蚊的效果而被大量使用。雖然一開始很有效,然而幾十年過後,瘧疾仍再捲土從來,從1970至1997年,全球瘧疾的死亡率增加了13%。在非洲撒哈拉以南一帶,死亡率於此一期間躍升了54%。而且現在瘧蚊也產生了抗藥性,DDT的效用因此減失。當農藥專家的誇口開始破滅之際,人們也逐漸發現,其實一些簡易、低技術的預防工具,即可降低瘧疾的死亡人數,實在不用噴灑太多的DDT。這些方法包括經殺蟲劑處理的蚊帳、去除蚊子的棲息地、較好的病例檢查與處理、並將殺蟲劑的噴灑視為最後的手段。(參考《世界現況2003》,看守世界研究中心。)

瘧蚊也是蚊子,誰會笨到不知道要用蚊帳來避免蚊子的叮咬,並改善環境衛生以消除蚊子的棲息地?然而DDT被誇大的神效,竟使那時全球的人們甘願放棄大腦,而到處噴灑這種毒性被專家刻意忽略不提的劇毒殺蟲劑!因此,我們呼籲各界對紅火蟻的威脅不應過度恐慌,並善用大腦來面對其威脅。在未找到最安全有效的解決方法之前,先以水淹等非藥劑方法來控制其族群數,莫讓紅火蟻事件成為農藥廠商的宣傳廣告。

【後記】

最近發現一個比較令人欣慰的新聞報導:比較有大腦的中研院,對於處理火蟻巢,目前已有一些構想,但是在做實驗與研究前要先收集一些資料,像是在沒有氧的狀態下,紅火蟻可以活多久,溫度下降到幾度又可以活多久,因此將和其它研究單位合作,等資料收集好了之後,初步規劃使用液態氮和臭氧(二氧化碳也未嘗不可)來試試看其效果。

在此重申,對付紅火蟻不應只是農藥專家的專利,大家應該集思廣益,莫再重蹈覆轍,而讓DDT的歷史重現!

於9月22日被環保署火速通過的環境用藥「愛美松」,即農藥「蟻愛呷」的有效成分,於兩年前被歐盟列為320種應於2003年7月25日前下架撤回的農藥之一,理由是為了確保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安全。該歐盟法規編號為n° 2076/2002 of 20 November 2002。

2004年10月6日 星期三

何必採取化學戰?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紅火蟻的入侵,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由於專家學者指出,紅火蟻對農業經濟、公共安全有嚴重的威脅,因此農委會、桃園與台北等縣市政府,紛紛動員起來,誓言要光復失土。在這種恐慌的紛圍中,一些難得聽到的殺蟲劑也紛紛在媒體上亮相,知名度水漲船高,儼然成為對付紅火蟻的最佳武器!

在這些殺蟲劑中,有一種是剛於9月22日獲得環保署環境用藥許可的「蟻愛呷」。根據新聞報導,這是環保署最近在各地分傳入侵紅火蟻為害後,在「各界殷殷期盼」下,所發出的第一張專門防治紅火蟻的環境用藥許可證。蟻愛呷名稱易懂好記,加上獲得許多免費的廣告,恐已成為民眾滅蟻的最佳選擇。然而蟻愛呷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會獲得許多學者官員與環保署的青睬,不免令人好奇。

根據環保署的網站資料,蟻愛呷的有效成分是愛美松(Hydramethylnon),這化學品名稱也是最近在紅火蟻新聞上常與「有效」兩個字連在一起的名詞。愛美松是一種含氟的碳氫氮化物,是發育與生殖毒素,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質,可能的環境賀爾蒙。在陽光照不到的情況下(也就是當紅火蟻搬回蟻窩時),於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83天,於水中的半衰期為30天。其為脂溶性,有可能累積在魚體中,且其對魚類有相當高的毒性。

雖然愛美松在一些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被准許使用,但歐盟於2002年11月26日決定,要於2003年7月25日前,將包括愛美松的320種的農藥(包括殺蟲劑、殺真菌劑、與除草劑),從市場上下架撤回。這項法規的目的,是要確保所有保護植物藥物的使用對環境與人類健康是安全的。而另一種跟愛美松搭配使用的殺蟲劑「加保利」(Carbaryl),也好不到哪裡去,其為一種神經毒素(即抑制神經傳導的膽鹼酯酶抑制劑),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質,可能的環境賀爾蒙。愛美松與加保利,均被國際組織「農藥行動聯盟」(Pesticide Action Network)視為「壞蛋化學品」(Bad Actor Chemical)。

1942年,由於DDT被發現在防制瘧疾極為有效,而開始普及於全球各地;即使卡森於1945年時即提出警告,但卻等到二、三十年後,許多科學證據證明了DDT的危害後,各國才紛紛禁用,並慢慢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共識,要以「預警原則」來面對這些毒性化學物質。愛美松等殺蟲劑或許不如DDT持久,然而對環境生態與人體健康的危害卻不能漠視,根據預警原則,當然避免使用。何況在農委會的「火蟻資訊網」上,即有以非藥劑的方式如沸水法、水淹法來對付紅火蟻;除此之外,應該還有其他方法。殺蟻應不只是農藥專家的專業,只要大家集思廣益,應該都可想出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對付鼻屎大的紅火蟻,又何必採取化學戰?

2004年10月2日 星期六

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

作者:鄭益明﹝看守台灣執行長﹞

2003年民間要求環保署檢討目前的垃圾焚化處理政策,環保署也從善如流進行『垃圾處理設施興建及區域性合作機制之規劃調查』,於今年6月份提出報告,認為新竹縣竹北焚化廠和苗栗縣竹南焚化廠的續建,並非最有利的處理方案。然而至今環保署仍未提出明確的決策,顯然環保署面臨「區域垃圾處理機制窒礙難行」的決策困境。

在距離竹北焚化廠預定地2-3公里以南,竹南焚化廠預定地10公里以北,有座營運中的新竹市南寮焚化廠,處理容量每天900噸。當時的興建計畫就已把新竹縣的垃圾產生量納入處理規劃中,所以以新竹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337噸(2003年),而有每天處理量900噸的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每天的垃圾產生量為357噸,送往僅距離2-3公里遠的南寮焚化廠處理,經濟又實惠,為何環保署仍答應花費公帑興建300噸的竹北焚化廠?2003年新竹縣的資源回收率9.02%、新竹市的資源回收率12.93%,若都能提高到該年全國的平均數14.09%,則兩縣市的垃圾產生量每天合計669噸。那麼南寮焚化廠和台中縣后里焚化廠的餘裕量就足以處理苗栗縣的垃圾。這方案當然就取決於環保署的區域垃圾處理機制。

過去垃圾處理以掩埋為主,權責單位劃歸為鄉鎮地方政府,所以各鄉鎮自行覓地興建掩埋場。而後來推動的垃圾焚化政策,以縣市為興建處理設施的權責單位,因而環保署提出「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方案。此方案推行至今已歷13年,營運中的垃圾焚化爐有19座,而多數焚化廠均面臨垃圾量不足的窘境;若是興建中的6座焚化廠完工(2005年)加入營運,總有效處理容量將達每天20,995噸,而目前(2003年)全國垃圾產生量每天為16,786噸,依環保署預估2005年的全國垃圾產生量為每天15,652噸,每天焚化廠不足的垃圾量將高達5,343噸。也就是浪費了高達314億元人民的血汗錢,再加上20年保證量的處理費,每年要多付約20億元;正當國家財政拮据之時,嚴重突顯垃圾焚化政策的不合理與揮霍無度。

事實上,目前已有許多區域合作垃圾處理機制的案例,基隆市垃圾送台北市焚化、台北縣和台中市垃圾轉運嘉義鹿草焚化廠處理、南投縣垃圾送高雄縣岡山廠處理等等…………至今所以無法形成一套區域垃圾合作處理的機制,在於環保署並不熱中於規劃和推動『區域垃圾處理機制』。以環保署主管垃圾焚化廠興建工程經費之補助,要求接受預算補助而興建的垃圾焚化廠,垃圾焚化量必須達有效處理量的80%以上始給予補助,那麼將可制止目前垃圾焚化廠的濫建和預算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