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8日 星期三

大西瓜與PVC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炎炎夏日,色澤鮮紅的大西瓜是許多人解渴的選擇。前陣子,我騎著腳踏車,經過了幾個路邊的西瓜攤,只見貨車上擺著一顆顆的大西瓜,還有幾顆半剖的,套著保鮮膜,顯現出其鮮紅欲滴的色澤,誘惑著路人,更令當時身無分文的我垂涎三尺。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因為紅燈而停了下來,路旁又是一個西瓜攤,我不禁望了過去,卻只見西瓜旁放著的一卷保鮮膜,是南亞牌的。由於該牌生產的保鮮膜有用PVC(聚氯乙烯)材質做的,因此我再靠近一看,果然就是PVC的保鮮膜!

接下來,我發現我所經過的每一個西瓜攤所使用的保鮮膜,都是PVC製的。我一一停下車來告訴西瓜攤老闆們,關於PVC的危害(參見【您買的保鮮膜安全嗎】一文),以及希望他們以後不要再使用PVC的保鮮膜。雖然都獲得了善意的回應,但在其中一個西瓜攤上,為了等老闆有空聽我表達意見,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因為絡繹不絕的客人,一個一個帶著套著PVC保鮮膜的西瓜滿意地回去享受沁涼的感覺。可想而知,這一張張的保鮮膜隨後將被丟入垃圾桶,進入焚化爐,然後燒出「世紀之毒」戴奧辛,而污染危害到我們的環境、食品安全、以及我們的健康。一個原本愉快的味覺經驗卻產生了這麼嚴重的後果,想起來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這些西瓜攤老闆之所以會選擇購買這些PVC保鮮膜,因為它是最便宜的,儘管比起PP、LDPE材質的保鮮膜,只便宜了幾塊錢,然而由於用量很大,老闆們對材質的安全性又欠缺了解,因此都選擇了最便宜的牌子。這也是PVC的市場一直擴大成長的原因。儘管有幾個較先進的歐洲國家,已禁用了PVC的某些用途,然而全球PVC市場卻未見萎縮,因為像中國等剛起飛的開發中國家,有大量的建築與其他用途使用了PVC製品,而使其市場反而擴大。台灣的PVC產量原本是亞洲第二,然而現在中國已超前成為亞洲第一,而使台灣退居第三,由此可見一般。因此,一個有錢有能力卻又盲目無知的國家與個人,是很可怕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台灣目前PVC的年產量有148萬噸。面對這麼大量的PVC製品的威脅,我們已不能再等待。雖然PVC不論使用在何種用途上,都有較安全的替代材質,然而在財團的強大壓力下,政府卻也不敢吭一聲。因此唯有讓全民覺醒,了解什麼是PVC以及它的危害,並起而強烈抵制,才有可能淘汰這種無所不在的「毒塑膠」,而這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檢測PVC材質的方法,資料來源是日本子孫基金會。希望大家能夠透過網路與口耳相傳的方式,讓大家知道如何辨識PVC,從而將PVC產品趕出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2004年7月20日 星期二

掩埋場應退出山坡地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敏督利颱風所帶來的強烈西南氣流,在短短的兩三天之內,為中南部地區帶來了近一年的雨量,造成許多地方受到落石、坍方、洪水、土石流的肆虐。根據農委會所發布的消息,全台竟有12縣市的76鄉鎮為土石流警戒區。長期的濫墾濫伐濫建與砂石濫採,使我們的山林脆弱的不堪一擊,更何況是這種罕見的豪大雨!然而,由於人類長期以來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已造成氣候急劇的變遷。近十年來,全球各地因為這種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災難,頻率與強度均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可預見的是,未來這種極端氣候可能會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強烈。

也因此,對水土保持具重要功能的山林,其保育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這次的七二水災,社會已有共識,要加強山林保育,禁止不當開發,尤其是許多人向苗頭指向超限利用行為(依水土保持法施行細則第二十六條,所謂山坡地超限利用,係指於依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規定查定為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內,從事農、漁、牧業之墾殖、經營或使用者。)。然而,有一種比超限利用更形嚴重的土地不當利用,即掩埋場,卻未明文規範,而環評又疏於把關,於是一個一個以「有條件通過環評」的名義,侵入我們寶貴的山坡地。

掩埋場的興建,必須完全砍伐地面上的林木,同時還必須在整地後,於底部鋪上不透水布,也就是說,掩埋場的用地將完全喪失水土保持功能,已不是濫墾濫伐濫建可以形容。同時,掩埋場的有毒滲出水可能透過遲早要破漏的不透水布,或者一場超過掩埋場污水處理池設計容量的豪大雨(目前掩埋場的滯洪措施僅以五十年洪水頻率來設計,然而娜莉與七二水災皆已超過百年洪水頻率),而污染水源。像這類的土地利用,理應比在宜林地(指坡度超過40%至百分之55%)種植果樹檳榔等超限利用的行為,受到更嚴苛的限制,然而在新店安坑與新竹橫山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兩個案例中,其平均坡度分別超過60%與55%,竟也能通過環評,且在一階就「有條件通過」,真令人匪夷所思。

而台南東山鄉也有一民營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原位於不准設置掩埋場的自來水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內,卻在台南縣府與民意代表的通力合作下,逼使經濟部將該保護區解編,解編後該掩埋場隨即通過環評,環評中完全漠視該掩埋場下方的居民安全以及掩埋場滲出水可能對居民用來灌溉之水體的污染危害。另外,在桃園楊梅,也有一個尚未動工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場址位於地下水位甚高的山坡地,且山坡地下方就有一條用來灌溉的大圳與位處地窪的住戶與大片農田漁塭,可是這些卻不在環評考量中。

在這個氣候已變化到無法用過去經驗來預測、而使得山坡地愈形寶貴的今天,在環評無法有效對不當開發行為進行把關、而造成我們山坡地岌岌可危的今天,我們要求掩埋場這類設施應退出所有的山坡地,並立法嚴格要求執行,否則明日過後,將是更多的土石流與毒渣垃圾流。

§相關新聞詳見:台中電廠前海岸 一片垃圾 (中國時報)

2004年7月9日 星期五

到花東觀光最大的難題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近來蘇花高興建與否的爭議不斷,環保團體希望行政院可以承得住壓力,做出無悔的決策;而花蓮則有部分鄉親北上陳情,要求政府一定要履行承諾,讓他們也有一條高速公路,讓觀光客或者他們出外的遊子能夠縮短返鄉的時間。大家應能對花蓮當地大部分居民的心情感同身受,然而若我們能夠暫時跳脫是否需要一條蘇花高,而來檢討問題的本質,或許我們會有更澄澈的答案。

台灣東部地區由於受到開發破壞的速度較慢,因此花東是許多人渡假的選擇,而政府也一直期許花東能夠好好發展觀光。然而以花東如此豐富的觀光資源,對於遊客卻是非常的不友善。首先,如果外國觀光客或者沒有車的本國遊客,一到花蓮或台東,下了飛機場或火車站,面對熾熱的太陽,大概遊興就已消失了一半:因為大眾運輸系統的缺乏,勢必提高其旅遊的成本(如必需租車或搭計程車)、風險(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駕車),並耗費其精神(必須注意路況而無法好好欣賞沿途風景)。是以花東雖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卻無法讓遊客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對荷包最經濟的方式、對精神負擔最少的方式去親近倘佯。也因此而造成觀光資源無法發揮應有效益,而使大多數當地的年輕人必需離鄉背井,到外地去打拼。

台灣近年來出國旅遊人次愈來愈多,大家到國外觀光,尤其是歐洲,應有深刻的感受。許多歐洲的風景名勝地區,都有非常便捷的、以捷運與公車完美搭配的大眾運輸系統,加上詳細易懂的書面導覽,使人能自在地遊走於精緻的建築文明與如詩如畫的風景間,而不致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即使身處大都會中,也不致看到擁塞的交通,反而是悠閒的行人與腳踏車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建築與乾淨整齊的騎樓街道(不像國內,不是停滿了摩托車就是成了商家或攤販的擺設區),悠閒的氛圍鼓勵了遊客放慢腳步,細細品嚐。而這一切之所以能夠存在,必須歸功於其完善的大眾運輸系統。

花東地區的確是台灣本島相對來講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抵達的地方,然而許多國外的風景名勝比花東更遠,必須花更多時間到達,卻不減其對國人的吸引力;更何況,當火車緩緩穿過崇山峻嶺之時,沿途的美色使得三、四個小時的車程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真正的負擔與挑戰,是在步出火車站或飛機場之時。而這才是花蓮鄉親需要督促政府必須善盡職責、詳加規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