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28日 星期一

區區100億元的水質改善工程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據報導,行政院長於7月24日宣示,「大高雄自來水改善工程可望提前在10月底完成,屆時可喝到和其他縣市同品質水。」該水質改善工程是以100億元進行澄清湖底泥清除工程以及澄清湖淨水場增設高級處理設備。高雄市長也藉此抨擊前政府,「高雄人為區區100億元卻受苦好幾十年,花更多錢買水喝,不但冤枉也浪費社會資源。」

高雄的水質之差,可是遠近馳名。民眾為了保命,只好花錢買水喝;89年高屏溪爆發廢有機溶劑污染事件時,更是讓民眾連澡都洗不得。今日政府終於痛下決心,要讓大高雄民眾於今年10月底前喝到乾淨的水,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然而,這項工程的成本又是誰承擔?

在政治人物看來的「區區100億元」的天文數字,其實都來自所有納稅人的血汗錢;而民眾買水喝所花的錢,也是來自自己的口袋,這其實都不符合污染者付費原則。許多污染源的業主一方面領取政府的補助或享受減稅的優惠,另一方面又把污染的處理成本轉嫁到大眾身上;就是這樣的社會不公,造就了台灣過往的競爭力假像,當一切繁華落盡時,花錢買單的一般老百姓又得到了什麼?污染的土地、水與空氣,高雄的居住品質實令人不忍卒睹!古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而政府長久以來所縱容的工業發展模式,卻是要耗盡我們的青山綠水!而我們民眾竟可忍氣吞聲至今幾十年,也可算是又一奇蹟了。扁政府若真要展現魄力,就應當向那些污染業者去徵收這「區區」100億元,方能稍微挽回一點正義之氣。

而光是靠增設高級處理設備,就能讓飲水水質安全無虞了嗎?恐怕未必!根據美國的「國家飲用水一級管制條例」,飲水中的戴奧辛之「最大污染濃度目標」為0;因為美國環保署相信,在此安全值的保護下,才不會造成潛在的健康問題,包括短期暴露於戴奧辛所造成的肝臟毀損、身體羸瘦、重大免疫系統腺體的萎縮;以及長期暴露於戴奧辛所造成的各種生育問題,包括不孕症、產下畸型胎兒,以及癌症。然而考量公共供水體系檢測能力及使用適當處理技術移除污染物的能力,美國環保署只能將其具有法律強制力的管制標準,稱為「最大污染濃度」,訂定在0.00003ppb(相當於3百兆分之一的濃度)。

也就是說,依美國的技術能力,也無法保證能夠完全去除飲水中的戴奧辛。因此較可行也較省成本的方法,應是避免飲用水被這些毒性物質污染,這包括移除設立在飲用水水源旁邊的污染設施,加強對工業廢水排放的管制與管理…等措施。然而政府在這方面的執行一直是軟弱無力,打蒼蠅不打老虎;除了曾經又慷納稅人之慨地花六十餘億元把高屏溪旁比較弱勢的養豬戶遷走外,對危害更大的工業污染源,卻未曾聽聞有任何強制遷移措施。所以至今,政府要大力整治的澄清湖旁就有一座長庚醫院設立的醫療廢棄物焚化爐,不時在排放著戴奧辛、汞與其他重金屬。因此在此誠摯呼籲急於展現魄力的扁政府,能請財大氣粗的長庚醫院將這區區不值幾千萬卻危害甚大的醫療廢棄物焚化爐遷走,以殺猴警雞,否則我們納稅人又要浪費100億元了。

2003年7月21日 星期一

面對人類的生存危機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

這幾天來天氣的炎熱令人難受,且不光是是台灣,許多國家也出現極端的天氣。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日前表示,「…印度創紀錄的熱浪、斯里蘭卡的嚴重水患及美國史無前例的大量龍捲風,都是因為日漸嚴重的溫室效應所引發的極端天氣現象。…若不設法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生活環境將面臨大浩劫。」(7月15日,自由時報)

然而儘管警告之聲不斷,我們的政府與人民卻仍未調整腳步。面對酷熱,大部分人的反應是打開冷氣,而未考量在以石化燃料與核能為主要能源的台灣,用電增加即代表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因此這幾天來「用電紀錄再創新高」的新聞不斷,實在令人遺憾。

而我們政府則從未把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當作一回事,因此只要是有利於少數人「經濟發展」的計劃,不論其會減少多少綠地面積,增加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只要符合其政治利益,定是大力推動。如台塑集團的六輕第四期擴建案,由於預估將投資1,246億元,而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卻無視石化工業帶來的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而各縣市的道路不斷興建,大眾交通卻疏於經營,間接鼓舞了人民開車出門的頻度,同時一條條柏油路也直接造成了綠地的損失,這兩者都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如計劃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即是一個只顧政治利益,卻未有整體考量的政策。

在這個人口過多、資源短缺、環境負擔沉重的時代中,整體人類對所處環境的通盤了解異常重要。否則人人只顧追求自己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自身行為對環境的危害,危及的將是整個人類的生存。目前世界的現況已證明,當每個人都只顧追求對自己的好處,結果將是大家玉石俱焚;唯有當每個人在追求自己好處的同時,也能顧及整體的利益,人類才得以永續生存。

因此,當大家覺得好熱時,除了開冷氣的選擇外,是否能考慮以較省電的電風扇代替;出門若非必要,可否犧牲一點不方便,改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前往距離3公里內的目的地時,可否考慮騎乘腳踏車或走路?當每個人都願意犧牲一點便利時,整體生活品質的改善將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而政府與企業在追求經濟成長時,能否換個方向,改變以前開採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改為以維護自然資源的發展模式?如清潔生產、有機農業、風力發電、綠建築、以及零廢棄政策…等等。這些都不僅是空喊的口號,而是有待落實的願景。而這願景,也有待全體人民的自覺與行動,才能形成政治人物不敢漠視的共識,而這正是我們台灣極需努力的。

關於溫室效應

「全球表面溫度在上一個世紀增加約攝氏0.6度,而在過去25年裡增加的速率,平均每10年接近攝氏0.2度。」─2001維生徵象。

「根據南極大陸華斯托克(Vostok)全世界最深的冰心氣泡之樣本,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42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從浮游生物的化石分析中也認為這些量可能是2,00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在1999年達到368.4ppmv,幾乎比工業革命前的280ppmv多了32%,而1958年以來就增加了17%。」─2001世界現況。

「預測(氣候變遷對人類)的負面衝擊包括:

‧因氣溫升高導致大多數熱帶和副熱帶的農作物可能收成減少;
‧許多缺水地區的民生用水供給將更短缺,尤其是亞熱帶地區;
‧暴露於病媒和水媒疾病的人口將會增加(例如瘧疾和霍亂),因熱而引起的死亡率也會增加;
‧由於暴雨事件增多及海平面上升的雙重影響,大大地增加數千萬人陷於洪水的危機。」
2002世界現況

2003年7月15日 星期二

護衛孩子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於去年的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上,成立了「孩子的健康環境聯盟」,以創造孩子的健康環境為宗旨,其並將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設為「型塑生命的未來:孩子的健康環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有超過500萬個0-14歲的兒童,因為他們所處在的環境而得病死亡。不安全的飲水、不良的衛生條件、不當的廢棄物處理…等等正在威脅著孩子的健康。

而在今年的7月14日到18日,來自62個國家的235個團體,參與了由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所發起的國際行動日,以各種活動在全球各地表達「反對廢棄物焚化,護衛孩子健康」的立場。而這段期間也正是斯德哥爾摩公約於日內瓦舉行第七次國際協商會議的期間。斯德哥爾摩公約是以預警與預防為原則來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而以廢棄物焚化為主要來源的戴奧辛與夫喃,正是該公約目前所管制的12種化學物質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全球戴奧辛排放量有69%是來自焚化爐。

對於戴奧辛與夫喃這類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要求應「設法減少來自人為來源的總釋出量」,且應「持續減量,如果可行的話,則最終消除」,這等於是宣判焚化的死刑。誠如GAIA將於國際行動日發表的一本書的書名,焚化爐在許多先進國家也已是「垂死的技術」。比如美國醫療廢棄物焚化爐由1988年的6千多座,降到2002年的767座;而日本更在民眾壓力下導致500餘座焚化爐自1998年起陸續關廠;在歐洲,也幾乎沒有興建新焚化廠的餘地。同時,廢棄物源頭減量、分類回收、重複使用、廚餘堆肥等替代方案也在許多國家大力推廣,且有不少地方有了不錯的成果。

然而焚化這垂死的外來技術,目前正透過原本應護衛我們環境的環保署與地方環保機關,在台灣掙扎求存,而犧牲的是我們已所剩不多的青山綠水與下一代的健康。目前嬰幼兒有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的比例與日俱增,癌症人口也逐年年輕化,這些莫不與散佈於環境中的毒物如戴奧辛等有關。而我國環保署不思如何去減少這些毒物的排放,不思戴奧辛這等毒物會如何影響我們小孩的發育、智力與生育能力,卻去鼓勵興建更多的焚化爐,帶頭增加戴奧辛等毒物的排放量,並讓毒灰渣散佈各地。這種違反國際公約、危害下一代健康與生存的政策,需要我們一起來反對制止。否則我們有何權利批評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我們可曾想過是誰給了他們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如果我們連我們的孩子都不能保護,那這又算是什麼社會?

關於GAIA國際行動日

GAIA今年的國際行動日目前有來自62個國家的235個團體參加,有五大主題,包括:
‧護衛孩子的健康--廢棄物焚化對孩子健康的有害影響。
‧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實施,並特別提及公約關於焚化的條文。
‧廢棄物焚化對當地社區與經濟的不良影響。
‧斥責世界銀行對廢棄物焚化的提倡。
‧提倡清潔生產,零廢棄物,及永續的廢棄物管理體系等實際可行的替代方案。

GAIA之所以會選擇護衛孩子的健康為最主要的主題,主要是因為今年4月7日的世界衛生日,主題就是要創造「孩子的健康環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每年有超過5百萬0-14歲的兒童,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因為他們所處在的環境(包括他們住的地方、學習與玩耍的地方)而得病死亡。GAIA的會員團體之一,英國的社區反毒聯盟的Ralph_Ryder曾有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我們連我們的孩子都不能保護,那這算是什麼社會?」

另外,GAIA的國際行動日則特別選擇在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國際協商委員會第七次會議(INC7)舉行的期間,INC7將於7月14日起在日內瓦舉行。本次INC7的主旨是要討論針對某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而實施的國際行動所需要的具國際法律約束力的工具。其中締約國大會也將討論斯德哥爾摩公約秘書處的工作與預算,該秘書處規劃的工作包括:確保締約國大會的有效運作,採取行動去幫助各國實施該公約,促進並操作有關POPs的資訊交換機制..等等。(INC7的詳細資料請看http://www.pops.int/documents/meetings/)

斯德哥爾摩公約是以預警原則與預防原則為精神來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公約,其於2001年5月23日於斯德哥爾摩由一百多個國家簽署成立。目前該公約只管制12種有機污染物:其中8種為殺蟲劑、2種為工業化學品(六氯苯與多氯聯苯)、另2種為非刻意產生的副產物(戴奧辛與夫喃)。為了管制戴奧辛與夫喃等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該公約要求締約國應「設法減少來自人為來源的總釋出量」,所以環保署還要興建焚化爐就是違反此國際公約,因為該公約於附件C中特別提及:「廢棄物焚化爐,包括都市廢棄物、有害或醫療廢棄物、與污泥的汽電共生焚化爐;以及燃燒有害廢棄物的水泥窯」是屬於「有可能形成與排放相對較多的此類非刻意產生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技術。

而對於戴奧辛與夫喃這類非刻意產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此公約的第5條款設立了「持續減量,如果可行的話,則最終消除」的目標。注意這裡的減量,不僅僅是用空氣污染排放量來決定戴奧辛減量比率,而是考慮全部釋出量,包括固體和液體的殘餘物,即如焚化爐的灰渣與廢水等。因此,這個條文所隱含的意義就是要各國邁向一個非焚化之路。而我國的環保署的焚化政策正是與此背道而馳!

GAIA也將在此國際行動日時發表一本報告:「垂死的技術:廢棄物焚化」,該書中的內容共分三章,分別探討焚化爐的問題、替代方案、與全球對焚化的抵抗。內容涵蓋了今年行動日的主題,與廢棄物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識,是一個各關心團體與人士可以參考的工具書。

關於孩子的健康環境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兒童比成人更易受到環境的危害。他們承受這些健康危害的能力還在發展,因此他們更易受到有毒化學物質、病菌以其他污染物質的影響。而他們單位體重所攝取的食物、空氣與水,比成人還多,且他們好奇心較強,而知識與經驗卻較匱乏,因此也承受著更多的風險。」

WHO主任,Gro_Harlem_Brundtland博士,解釋我們為什麼要提倡孩子的健康環境:「已有好幾代的孩子承受著存在他們環境中的某種"基本"的風險。這些風險包括不安全的飲水、不適當的衛生設施、室內空氣污染、食物衛生不足、破陋的住家、及不適當的廢棄物處理。而今日"現代"的風險則來自於危險化學物質的不當使用、有毒廢棄物與其他環境有害物的不當處理、噪音與工業污染。存在於玩具中與家庭用品中的不安全化學物質也可能傷害到孩子。而"新興的"環境威脅則包括全球氣候變遷、臭氧層破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與化學物質及其他有害物的污染、及新興的疾病。」

一九九七年於土耳其舉行的「國際兒童腫瘤研討會」指出,癌症病毒的魔手已從老年人、中年人,逐漸侵害到孩童,尤其隨著生活環境的日漸惡化,兒童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逐年增加,尤其以五歲以下的兒童受害最大。

「兒童癌症,不再是一個陌生遙遠的名詞。依據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小於十五歲的兒童每年約有五百個癌症新個案,相當於每一萬名兒童每年發生一個新個案,也就是說,由出生至滿十五歲止,一個小孩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七百分之一。」--高醫醫訊第十七卷第六期,沈俊明醫師。

2003年7月8日 星期二

北基合作的悲哀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研究員﹞

北基垃圾合作案於7月4日在國民黨的甲級動員令下,以一票之差在台北市議會強渡關山。往後兩年北市將幫基隆燒垃圾,而基隆將幫北市埋同等重量的灰渣。這個陳年老案與新店安康掩埋場的興建案一樣,都是以灰渣將無處可埋為由,而無視其解決方案對環境與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傷害。如同以往為蓋焚化爐所使用的垃圾危機的藉口一般,在今日焚化爐已過多的情況下,藉口的主角已悄然換成灰渣。由此可見焚化與掩埋從來不是個永續的垃圾處理方式,兩者都會碰到掩埋場用地不足的窘境,何況這兩者均將對環境造成長遠的傷害。

在垃圾未能適當分類,且焚化爐進場管制未能落實的情況下,而讓垃圾混合燃燒的結果,即會產生許多原本不曾存在的有機污染物如戴奧辛等,同時也會釋出無法分解的有害重金屬如汞、鉛..等。這些毒性物質不是從煙囪排出,就是留存於灰渣(包括底灰與飛灰)中。已有許多檢驗數據證明,被環保署視為一般事業廢棄物的底灰,其實毒性不下於飛灰。英國新堡便曾經有一座焚化爐產生之底灰,原被用來舖路,後被發現戴奧辛含量竟高達我國管制值的9.5倍。這些舖在新堡各地的底灰後來被穿著防護衣的人員緊急挖起。這個案例顯示底灰實不宜視為一般事業廢棄物而隨意掩埋或再利用。而在我國,這樣劇毒的灰渣,現正被環保機關送往各地掩埋場隨意掩埋。且隨著掩埋場容量的日漸不足,也必將隨著新建掩埋場或「再利用」的名義而散佈開來。

要減少焚化爐空氣污染排放與灰渣等所帶來的傷害,首重垃圾減量,其次為詳實的分類,並管制不讓有回收再利用用途的各類資源、廚餘,以及其他燃燒後會有害的廢棄物(如PVC塑膠)等進入焚化爐,並逐漸邁向非焚化之路。而這正是長期身受焚化爐危害的北市三座焚化爐周邊居民的要求,也是真正能夠解決灰渣危機的正本清源之道。

可惜北市竟本末倒置,在還未做好焚化廠垃圾進場管制、未能把廚餘全部回收之前,去向基市收取更多的垃圾來燒,而無視其將增加對民眾健康與環境的危害。這種做法,只是把台北市眼中的灰渣危機轉移到基隆市而已,危機並沒有解決。

為政者若無能解決問題,而只是想移花接木地便宜行事,而讓惡果由大眾承擔,這樣的官員我們應該要求其下台,以免尸位素餐,貽害萬年。